某些染料小分子与DNA的相互作用及其在DNA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v2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NA和其他分子的结合模式与DNA的复制和保留密切相关,并可以用于阐释DNA结构和功能、抗癌、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理以及某些疾病的发病机理等。另外,具有氧化还原性的小分子与单链DNA(ssDNA)和双链DNA(dsDNA)具有不同的结合力,因此可以区分ssDNA和dsDNA,可以用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制备过程中的电活性杂交指示剂,并具有很多优点,例如成本低、设备简单、所需空间小、能源需求少等等。 DNA电化学传感器技术是一门涉及生物化学、电化学、医学以及电子学等领域的交叉学科,具有简单、可靠、价廉、灵敏和选择性好等优点。杂交指示剂的设计、选择和应用是DNA电化学传感器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将染料小分子作为杂交指示剂具有简单、光电信号灵敏度高等优点,已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中被广泛应用。转基因植物(GMP)是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的产物,在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安全性问题和潜在的环境危害。因此加强对转基因植物产品准确快速的检测对安全性评估显得尤为重要,DNA电化学传感器使这种检测变成了可能。 在本文中,我们采用光谱法和电化学方法详细的研究了多种染料小分子与ssDNA和dsDNA的识别作用,研究和讨论了差异性作用的模式和机理。制备了几种不同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将转基因植物产品的基因探针固定在电极表面,并选用上述几种对ssDNA和dsDNA具有识别功能的染料小分子作为杂交指示剂对目标序列进行了检测。 (1)在水溶液中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亚甲紫(MV)、灿烂甲酚紫(BCV)和麦尔多拉蓝(MB)与DNA的相互作用。 (2)采用直接吸附法制备了ssDNA或dsDNA修饰电极,研究了MV、BCV和MB与ssDNA或dsDNA在电极表面的相互作用,讨论了结合机理,得到了MV、BCV和MB与ssDNA或dsDNA在电极表面的结合常数。 (3)采用静电吸附法将转基因植物基因片段探针固定在电极表面,制备了不同的电化学传感器,以MV、BCV和MB为电化学杂交指示剂研究了对花椰菜花叶病毒的35S启动子(CaMV35S)、草丁膦乙酰转移酶基因(PAT)等转基因植物基因片段的电化学检测,获得了较好的检测结果。
其他文献
液相微萃取技术(Liquid-phase microextraction,LPME)集采样、萃取、富集、进样于一体,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简便、快速、环保的新型样品前处理技术,在环境、生物样品分析等方面得到
生物碱(alkaloids)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理活性的物质,是许多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之一。阿朴菲类生物碱是异喹啉类生物碱数目较多的一类,目前已发现500多个。然而,天然存在的阿朴菲类
二氧化锡(SnO_2)作为一种重要的宽带隙N型半导体,具备优异的光电、气敏和催化性能,在透明电极、气敏器件、光电子器件、电池材料、催化材料、防静电涂层等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纳米簇材料是由几个至几十个原子组成的分子级聚集体,尺寸接近于电子的费米波长,表现出极高的催化活性、磁性和独特的光电特性,已成为纳米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因此探索SnO_2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内容主
学位
【摘要】传统的学生安全管理存在信息传达不及时、安全教育模式老化等问题,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高度。本文从高校微博这一新媒介的概念及其信息传播特点入手,分析了微博对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可行性,提出了利用微博进行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有益探索途径。  【关键词】微博 高校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