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阶段的社会公共服务中,村庄公共服务占据了非常关键的地位,功能和影响都不可小觑。有效保证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无疑是实现全面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之义,与此同时,对于有效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因受到城乡二元结构机制的影响,城市占据了大部分规范及配置指标,对于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都未制定完善的管理规范与配置标准。平谷区位于北京市远郊,在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方面,存在配置不均衡、空间布局不合理、资金投入不够、缺乏管理等问题,教育、医疗、文化、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不能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生活生产需求。在村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管理方面,缺少相应的规划管理和政策保障机制,导致村庄大量私搭乱建的违法行为的产生。针对以上问题,本课题将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与体育、社会福利等四项公共服务设施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国内外相关研究与经验,运用治理理论和乡村治理方法,分析我国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的主要特征以及平谷区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存在的现状问题,在通过对平谷区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现状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城乡治理为出发点,以分类分级、联建共享、因地制宜、节约利用为治理的基本原则,分别对平谷区的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与体育、社会福利四项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目标、治理标准、治理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管理方面,本课题通过对相关省市和地方的管理政策的研究,在遵循北京市村庄建设指导方针的基础上,针对平谷区情及地方同时从治理的视角对平谷区村色,本课题从鼓励村民自治,建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协商机制、改造原有闲置设施、土地确权等方面提出相关管理建议;并采取制定相关政策、多规统筹、供给多元化等措施来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最后,以大兴庄镇白各庄村、王辛庄镇西古村、黄松峪乡雕窝村的公共服务设施为例,对平谷区不同类型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与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