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钒铌粉末冶金高速钢的强化机理与固相焊接工艺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fei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粉末冶金高速钢(简称为粉末高速钢)作为机械加工中切削、切割工具的主要用材拥有着五十多年的历史,从采用大型中间钢包的气雾化-热等静压的第一代粉末高速钢到如今生产工艺多样化、组元多样化的第三代粉末高速钢,粉末高速钢逐渐完成了钢液成分的优化控制、雾化粉末性能的提升和各阶段生产设备的改良与升级;随后科研工作者针对工业化的需求,延伸至对材料高合金甚至超合金化的探索,着重于获得更佳的组织及性能;至此,更优合金化方案及更高性能的粉末高速钢层出不穷,也逐步发展成21世纪极具潜力与发展的刀具材料。本研究打破传统熔炼、雾化等工艺对合金元素加入的限制,通过DFT直接制备工艺引入超高含量钒铌进行复合强化,并从材料制备和强化两大关键过程进行研究,包括超高合金的固相烧结致密化、钒铌复合强化机理与成分优化、超高合金粉末高速钢强韧化等,逐步建立和完善超高合金粉末高速钢的致密化机制、超高钒铌的作用机理与限度以及超高合金粉末高速钢的强韧化工艺。其次,为降低高合金粉末高速钢的使用成本,提高材料利用率,研究尝试采用热压辅助扩散焊对ASP 60和W18Cr4V进行焊接以减少生产中粉末高速钢的使用量。文章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DFT直接制备工艺制备出不同成分配比的超高钒铌粉末高速钢,通过研究其致密化行为、显微组织及物相演变,建立起不同钒铌添加对材料致密度、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材料在1165℃烧结后均获得较高的致密度(≥99.13%);(2)随着Nb含量的增加,材料中出现大量细小的亮白色WC颗粒、呈现桥接黏连的块状M6C碳化物及条状M2C碳化物,而M6C、M2C碳化物的出现显著降低了材料的强韧性;(3)材料在Nb含量为3%时取得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4)当Nb含量>5%时,材料表现出强烈的二次硬化作用,经三次回火后,硬度由淬火态58HRC迅速提升到72.6 HRC;(5)不同成分高钒铌粉末高速钢均具有良好的抗回火性。2.其次,研究采用热加工变形的方式对综合性能优异的S3成分粉末高速钢分别进行0%、10%、20%、30%、40%五种变形量的旋锻加工,并对不同旋锻变形量的组织、断口、力学性能(包括硬度、冲击韧性及抗弯强度)进行表征,研究发现:热变形加工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强韧性,当变形量达到40%时,材料的冲击韧性和弯曲强度相较于未旋锻加工的材料强韧性分别提升了43.86%和20.74%,达到10.43 J/cm2和3731.9 MPa。同时组织及断口分析发现,旋锻加工主要通过高密度位错及晶粒细化进行强化材料性能。3.采用热压辅助扩散焊对高性能粉末高速钢ASP 60与W18Cr4V进行对焊连接,并通过单一变量的原则分别对焊接温度、焊接压力以及焊接保温时间三个参数进行实验并摸索出最佳的焊接参数,结合各组参数下对焊材料的宏观形貌(焊后形貌、断口形貌等)、力学性能测试及微观组织(SEM)分析我们得出:当焊接温度为1000℃、焊接压力为25MPa及焊接保温时间为30min时材料获得最佳的焊接性能,此时材料抗拉强度为1157MPa,且断口沿着W18Cr4V一侧断裂。
其他文献
液化石油气(liquefied petroleum gas,LPG)在化工领域应用十分广泛,LPG球罐质量对生产安全和人员安全至关重要。球罐焊缝因为其受到内部高压气体挤压,应力较大,同时会遭受天燃气中H_2S等气体腐蚀,导致焊缝产生缺陷,严重影响生产生活。通常在检测球罐内部焊缝缺陷时,需要先在内部搭设脚手架,然后对焊缝进行打磨,最后由检测人员手持检测设备对焊缝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需要检测人员查看检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可以直接建立大脑与外界电子设备的通信系统。由于脑电信号的时效性和个体差异性,通常需要在每个分类实验开始时收集大量的训练数据。为此,引进迁移成分分析算法。首先基于上肢运动想象范式分别采集训练时间为3天和7天的10名受试者脑电信号,并根据实验要求进行预处理。同一时间脑电信号:其他时间或其他受试者(两者时间间隔均约为4天)分别为1:1
脑肿瘤是一种发生在颅脑的原发性或者脑转移性肿瘤,其中脑胶质瘤占颅内瘤的45%,是颅脑肿瘤最危险的类型之一。在脑胶质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是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具有高的细胞
核孔蛋白复合体位于细胞核膜,它在核质之间大分子物质交换方面发挥通道功能。前期的研究证明核孔蛋白复合体会影响植物开花时间和生物钟周期,但是核孔蛋白是如何参与这些生物
人口老龄化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结构变化的一个复合过程,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效应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层面、多个尺度和多种途径,具有中介性、动态性、开放
在传统制造业中,生产线上的工业机器人能应用在各种场所,其可靠性和稳定性显著地提高了生产率以及经济效益。但是工业机器人机构复杂、现场维护成本高,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远程监控与诊断可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在综合分析了工业机器人行业,包括知名企业、国内外大学、研究院开发与研究的工业机器人远程系统的基础之上。通过研究,本文针对HRT-120型工业机器人对物联网远程控制与故障诊断系统中存在的成本过高、诊断数
本文针对弹上仪器设备上电后,电磁继电器触点吸合后的状态作为主要研究目标,研究在整机上电的状态下继电器的抖动或在冲击测验时,触点容易出现的错误断开及闭合等问题,该故障一般是由抖动所产生的,经过进行对比分析现有检测系统设备的优劣程度和检测精度,选择采用FPGA来实现检测的核心功能,并完成相关器件的选择,整个系统的设计分为三部分,前端信号的输入电路的设计,FPGA数据的存储和抖动检测模块的实现,上位机显
本课题主要研究在充分供脂的条件下,润滑脂稠化剂类型和基础油粘度对润滑脂摩擦性能的影响。微牵引力试验机(MTM)可以很好地模拟轴承的工作状态,测量两组稠化剂类型不同和两组基础油粘度不同的润滑脂在不同工况下的弹流摩擦特性。根据实验要求制备基础油分别为多元醇矿物油和合成油,稠化剂分别为锂基稠化剂和脲基稠化剂的四种稠化剂。另外,分别以粘度为48mm/s2、68mm/s2和220mm/s2的矿物基础油,聚脲
激光雷达在生活中越来越常见,作为一种结合了高精度测量和雷达远距离探测能力优点的探测体制,凭借激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广泛应用于高精度测绘领域,也在深空探测与对地观测领域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星载激光雷达系统以在轨卫星作为载体,位置高,视野广,能够对被测星体各个位置进行全方位覆盖,并为卫星提供有效的绝对高程值。因此如何对激光雷达系统进行测试并对被测距离进行准确解算成为研究重心。本文在分析激光雷达测距原
线束端面分析主要是利用显微镜对电缆线束内的各线芯微观组织结构进行检验,它不仅能揭示微观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更是检验工艺手段是否达到标准的重要依据。目前,生产中的线束端面分析与测量主要还是由检测人员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人工判别,这将导致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误判率较高。因此,方便、准确地对线束端面进行分析,有助于揭示组织结构和使用性能之间的关系,更好地理解工艺因素。本文通过应用数字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