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酸靶向多药共给纳米递药系统及其制备的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nmei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症是影响人类寿命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化疗还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方法。但化疗药物靶向性差、溶解性差、毒副作用大等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此外,长期的药物治疗,会使癌细胞逐渐产生多药耐药性,进一步降低了临床疗效,而这也是化疗药物目前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研究发现:在联合使用多种化疗药的治疗模式下,因不同药物作用机制不同,可极大的杀死多药耐药肿瘤细胞;纳米体系可以增加药物的溶解性,并降低药物的毒性;主动靶向配体可以显著增强药物的靶向选择性。鉴于此,本课题设计并制备了叶酸(Folate,FA)靶向纳米粒共载阿霉素(Doxorubicin,Dox)和姜黄素(Curcumin,Cur)。纳米粒经静脉注射后通过FA主动靶向作用到达肿瘤细胞,Dox抑制癌细胞复制生长,Cur缓解癌细胞多药耐药能力;该纳米粒的材料是具有高稳定性和高生物相容性的星状聚酯材料(Tri-CL);以肿瘤细胞表面过表达的叶酸受体为靶点,使用叶酸作为主动靶向配体对Tri-CL进行进一步修饰,合成接枝FA的星状高聚物(FA-Tri-CL)。具体实验方案如下:(1)FA接枝的星状高聚物FA-Tri-CL合成:以1,2,3-丙烷三甲酸为核心,ε-己内酯为聚合单体,通过开环聚合反应制备星状高聚物再将FA与Tri-CL通过酰胺化反应进行接合,得到FA接枝的星状高聚物FA-Tri-CL。经傅立叶红外光谱法(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法(~1H-NMR)验证FA-Tri-CL结构。(2)Dox和Cur共载的FA靶向纳米粒(Dox+Cur)-FA-NPs的制备: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纳米粒。(1)考察药物浓度比、药/材质量比、油/水体积比这三种因素对纳米粒特性的影响。将设计合成的载体材料FA-Tri-CL和药物按一定比例溶解于丙酮,作为油相,以0.5%泊洛沙姆188(Poloxamer,188P188)作为水相。通过单因素考察法得到最优处方为:药物浓度为Dox 1.0 mg/m L:Cur 1.0 mg/m L、药/材质量比为1:12.5和油/水体积比为1:10。最佳参数条件下制备得到的纳米粒(Dox+Cur)-FA-NPs的粒径为(187.4?1.77)nm,多分散指数PDI为(0.044?0.029),Zeta电位为(-18.3?0.9)m V,Dox包封率为(77.7?0.4)%和Cur包封率为(96.4?1.3)%,Dox载药量为(15.0?0.6)%和Cur载药量为(19.9?1.1)%。(2)透射电子显微镜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粒(Dox+Cur)-FA-NPs为均一圆形,其粒径与马尔文粒径结果较为一致。(3)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Dox和Cur均被包封于纳米粒之中,而非吸附在纳米粒表面。(4)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表明(Dox+Cur)-FA-NPs具有缓释性能,且Dox和Cur释放量在p H=6.8比p H=7.4的条件下释放更多。(5)体外稳定性结果表明,(Dox+Cur)-FA-NPs可在水溶液中稳定保存15天,在含10%FBS的DMEM溶液中稳定保存48 h。(3)纳米粒安全性及体外抗肿瘤研究:用MTT法考察纳米粒的安全性,结果表明空白纳米粒(Blank-NPs和Blank-FA-NPs)对L929细胞均具有很好的生物安全性;体外抗肿瘤试验表明:Dox和Cur的联合使用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MCF-7/ADR细胞(耐药株)的耐药性,同时(Dox+Cur)-FA-NPs和(Dox+Cur)-NPs可以增加Dox和Cur的溶解性从而增强抗增殖作用;流式细胞实验证明了MCF-7/ADR细胞有外排机制,可降低细胞内Dox的浓度,Dox和Cur的联合使用可以部分抑制MCF-7/ADR细胞外排,此外(Dox+Cur)-NPs和(Dox+Cur)-FA-NPs可以一定程度促进药物进入细胞。不同载体促进药物入胞效率顺序如下:(Dox+Cur)-FA-NPs>(Dox+Cur)-NPs>(Dox+Cur)。(4)小动物成像体内荧光分布实验:该实验证明了(Dox+Cur)-FA-NPs组中FA的接枝能够协助纳米粒精准的将药物递送到肿瘤部位,相较于其它组具有更好的肿瘤靶向性。(Dox+Cur)-FA-NPs也有助于减少药物在心脏、肝脏等重要脏器的蓄积,降低重要器官的损伤。总之,本课题研究开发的Dox和Cur共载叶酸靶向纳米给药体系具有制备简单、储存稳定的特点;Dox和Cur的联用有效缓解了MCF-7/ADR癌细胞的多药耐药性;该纳米体系有效降低了药物的毒性,同时叶酸的接枝增加了体系的靶向性。因此,在该Dox和Cur共载叶酸靶向纳米给药体系在抗肿瘤领域是一种具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的给药体系。
其他文献
培养公民的公民意识是现代公民形成的关键环节,对现代公民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们正处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现代化
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研究了合金元素Ag的加入对α-Nb5Si3结构稳定性、机械性能和热力学性质的影响。形成焓计算表明,α-(Nb1-xAgx)5Si3化合物都是
研究目的: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感冒后咳嗽)是一种以亚急性咳嗽为主的呼吸内科常见病。本病由上呼吸道感染所致,感染控制后咳嗽仍迁延不愈,现在还没有特异性治
第一部分 神经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诱导分化及鉴定实验背景及目的:海马区神经发生减少被认为是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机制中最重要的研究内容,近年来有研究认为神经干细胞(
目的: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发病率在所有癌症中排名第六,而且死亡率达到第三位,其确切发病的分子机制不十分清楚。GTF3A(General transcription factor,GTF3A,
目的制备出可用于超声/CT双模态成像及光热治疗的纳米微球,研究其体内外成像及光热性能,探讨其作为集成像和治疗一体的多功能造影剂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水包油乳化法,以全氟己
本文立足易代之际道盛的文章著述、交往活动,解读遗民身份与其晚年思想的相关性,从而肯定道盛在特殊的历史境遇中发展出的智慧。文章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阐述文章
γ-TiAl合金由于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高温强度、抗蠕变性等特点,被认为是最具应用价值和潜力的新型材料,人们希望它可以替代镍基高温合金来减轻航空发动机的重量。但γ-TiAl合金在750℃以上抗高温氧化能力不足的缺点限制了其应用。针对此问题,本课题采用双层辉光等离子合金化技术在γ-TiAl合金表面制备Ta-W合金层,通过在800℃和900℃下进行恒温氧化试验对比分析γ-TiA基体与Ta-W合金层的
作为目前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镁合金被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3C等领域。然而,镁合金的高温性能较差,这严重阻碍了镁合金的进一步发展。Mg_2Si相由于具有熔点高,硬度高,膨胀系数低,与镁基体的密度相近等特点,能作为增强相提高镁合金的热稳定性和高温力学性能。但是,常规铸造下镁合金中的Mg_2Si相分布不均、形状不规则,降低了合金材料的力学性能。因此必须改善镁合金中Mg_2Si相的组织形态,目前
研究目的总结声带白斑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一是分析电子喉镜下声带白斑的形态特征与病理分级之间的相关性,对白斑形态进行分类并探究其预测病理类型的能力;二是探讨声带白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