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溶问题一直以来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较为严重工程地质现象。对于拟建的渝黔高铁彭水段,全线位于西南地区的重庆。有非常多的隧道穿越其间。其中沿线有有寒武系、奥陶系、二叠系及三叠系等碳酸岩地层出露。因为线路有超过70%以上经过碳酸盐岩地区,90%以上以隧道的形式通过。同时在区域内出露有大量的暗河、泉群,它们不仅流量大而且数量较多,地下暗河管道化极有可能出现在铁路的建设过程中,所以一系列的不良地质灾害包括岩溶导致的隧道涌水、地表塌陷、突泥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发生。这是铁路施工过程中巨大的、潜在的安全隐患。彭水地区地处于渝黔高速铁路的中部地区,西边为武隆,东接黔江,而乌江以及乌江支流穿越其间,形成了一个拱门形状的水文边界。同时因为彭水段的地层能更加典型的体现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突显岩溶问题,是渝黔高速铁路中工程地质最为复杂的一段。所以本文以岩溶问题的角度上看,对渝黔铁路的彭水段进行分析。本文前期通过收集查阅并整理了彭水地区相关文献资料,制定了野外现场调查计划。对彭水段的暗河、溶洞、井口、河流、泉水进行实地调查并进行测量和取样。后期进行室内数据整理汇总,包括对彭水段的复杂条件包括其地层岩组、地貌特征、褶皱断裂地质构造特性、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充、径流、排泄过程有了详实的了解,并对区域内的井、泉、河流、暗河、溶洞的流量、位置、作用、影响进行分析。经过分析,对彭水段进行了水文地质分区,剖析线路的区域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将线路岩溶水文进行分区。最后通过数学及数值分析方法:大气降雨入渗法、地下径流模数法、Modflow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数学分析。通过前两种数学分析方法,试算出了彭水段的各个备选方案所经隧道的涌水量预测值。通过使用Modflow模拟方法,运用野外获得的各个水文点的数据,并参考相关文献,试算出拟经过彭水地区的5条铁路的水头值及涌水量。最后通过上述2种数学分析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彭水段拟建的渝黔铁路的各个隧道的长度、水头压力值、涌水量等值作为参考,进行比较,确定最优穿越方案,为铁路选线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