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的强度控制指标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dyte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在路面设计中,半刚性基层结构设计与材料设计相脱离的问题比较严重,是导致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损坏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室内试验,对水泥稳定细粒土(水泥土)和二灰稳定细粒土(二灰土)进行系统研究,提出以劈裂强度为指标的强度控制标准,使设计指标和施工控制指标相统一。如何有效控制半刚性基层破坏是本文的出发点。首先,论文对半刚性基层产生裂缝和冲刷破坏的机理进行分析,探讨基层的主要技术要求和预防破坏的措施,研究发现半刚性基层的破坏与材料的粘结强度和劈裂强度有重要关系。因此,以劈裂强度为指标可有效控制半刚性基层的破坏。其次,研究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的力学性能,分析压实度、龄期对材料劈裂强度和抗压回弹模量的影响规律,建立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7d劈裂强度与设计龄期劈裂强度的关系及劈裂强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关系。再次,根据弹性层状体系理论,选取合适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参数,分析在标准荷载作用下半刚性基层的应力状态,在此基础上研究半刚性基层参数的合理选择范围;同时通过路面结构分析,确定目前实际轴载水平下的半刚性基层、底基层层底拉应力水平;论文还研究了基层、底基层模量对面层和基层设计厚度的影响规律,并对其经济性进行了分析。最后,论文通过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直接抗拉强度、劈裂强度和抗折强度试验影响机理的分析,论述了劈裂强度作为强度控制指标的合理性;同时考虑不同交通等级和材料类型,计算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需要的劈裂强度,根据材料7d劈裂强度与设计龄期劈裂强度的关系,最终建立材料7d劈裂强度控制标准;通过与现行规范中无侧限抗压强度控制标准比较可知,二者具备良好的可比性;同时用论文中试验数据检验劈裂强度标准,发现二者在数值方面和压实度控制方面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从而验证了论文提出的劈裂强度标准与实际试验较为相符,具备现实可行性。论文提出的劈裂强度控制指标和标准,对指导稳定土的设计和施工、提高稳定土的耐久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由于连续刚构桥综合了T形刚构和连续梁桥的优点,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我国的工程建设中。然而,我国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是在
戏剧人体工程学的理念构成与绩效价值大体与人体工程学的学理一致,对象着落在戏剧服装。人体工程学是戏剧人体工程学的母题,戏剧人体工程学是人体工程学更为专业性与运用性的
由于住宅产品的异质性,国外学者广泛使用特征价格模型分析城市住宅市场。特征价格模型的理论基础主要由Lancaster偏好理论和Rosen的产品特征市场供需均衡模型两部分组成。在
文章主要阐述随着现代生产力以及建筑科学领域的发展,超长周期高层建筑结构的历史、发展,介绍国外高层建筑的起源发展的与国内高层建筑的现状与展望。现如今,世界范围内的高
<正>以前读苏轼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我总有一股莫名的冲动,想象着小乔与周瑜的爱情故事该是多么的美妙。从小就听过二乔的传说,因为这故事就发生在我的家乡——安徽
2011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共批准了30个新分子实体(NME),达7年来最高值。然而,新药开发难度增大,开发成本升高,未来新药上市的节奏能否持续依然是个未知数。虽然新药开发任
整体国家观念肇始于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希腊化时期到中世纪,西方人观察政治的立足点发生了重要转移。但整体国家观念并没有失去生命力,而是逐渐融入了世界国家概念之
就计算机来说,尽量使用已很便宜的硬件以减轻用户在软件方面的负担,原因就在于软件难生产。但是,另一方面,就微型计算机逻辑电路和装置这些功能组件来说,虽然速度慢,但它能够
进行了三峡花岗岩常规三轴压缩、保持轴向应变和保持轴向应力的卸围压试验,研究了脆性岩石在不同应力路径和不同加载控制方式下的侧向变形特征,可见临界侧向应变均稳定在(-0.0
随着电网规模的日趋扩大,传统的机电暂态或者电磁暂态仿真软件在分析电网的运行特性时,已开始显露出各自的局限性。将两者联合起来进行混合仿真,可以较好的解决仿真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