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线性环形镜的锁模光纤激光器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a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具有输出功率高、结构紧凑、稳定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材料制造、高速光通信等领域。基于非线性环形镜的锁模光纤激光器因其结构灵活、构建成本低以及易实现全光纤化等优点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非线性环形镜包括非线性光纤环形镜(NOLM)和非线性放大环形镜(NALM),基于非线性环形镜的光纤激光器可用于输出高能量的耗散孤子共振(DSR)脉冲,其脉冲能量能达到传统孤子的四个数量级以上,具有极高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对基于非线性环形镜的锁模光纤激光器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总结如下:1.搭建了基于NALM的8字腔掺铒光纤激光器,其为全负色散腔,总腔长为43.8 m,总色散为-1.0 ps~2,实现了L波段波长可切换的传统孤子脉冲输出,三个可切换的波长为1577.7 nm、1595.0 nm和1607.9 nm,脉冲重复频率为4.63 MHz,脉宽分别为1.13 ps、1.18 ps和1.08 ps;通过增加NALM环中普通单模光纤的长度,使总腔长达到443.8 m,腔内总色散为-10.2 ps~2,实验获得了L波段波长可切换的DSR脉冲输出,脉冲重复频率为455 k Hz,获得的DSR脉冲最大脉宽为233.5 ns,最大单脉冲能量达61.1 n J;实验还研究了DSR脉冲的矢量特性,证实了获得的脉冲为偏振锁定的DSR脉冲。2.将NALM环内普通单模光纤替换为色散补偿光纤,调整后的总腔长为313m,其为净正色散腔,总色散值为1.23 ps~2。实验获得了波长可切换的DSR脉冲,可切换的中心波长为1572.9 nm和1603.3 nm,脉冲重复频率为648 k Hz,最大脉冲脉宽达142.8 ns,最大单脉冲能量达45.8 n J。3.采用透过率曲线模型,对基于NOLM的8字腔光纤激光器进行仿真,得到了耗散孤子(DS)脉冲以及DSR脉冲,探究了DSR脉冲的产生条件以及DS脉冲向DSR脉冲的转化过程;使用分立器件模型,数值分析了基于NALM的8字腔光纤激光器中滤波器带宽、环间耦合器的耦合比、NALM中单模光纤的长度及非线性系数对DSR脉冲特性的影响。4.对使用反射镜的9字腔光纤激光器进行数值仿真,得到了DS和DSR脉冲,分析了相移器对脉冲特性的影响;对采用光纤光栅和哑铃型结构的9字腔锁模光纤激光器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了影响DSR脉冲特性的因素。
其他文献
碰撞检测在CAD/CAM、运动规划和虚拟制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能精确检测到物体之间的碰撞和干涉现象并返回碰撞信息。随着计算机的性能、数值建模和模拟仿真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微波管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能够显著提高制管效率、降低返工风险和优化仿真的性能。在微波管仿真环境中,研究模型之间的碰撞检测问题对改进微波管的建模设计和装配细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确保微波管组件设计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健康问题愈发关注。作为疾病诊断的主要技术手段,生物医学影像技术也得到迅猛的发展。包括纯光学成像、超声成像、光声成像在内的新型医学影像技术的成熟,为基础脑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允许我们能够更全面的了解大脑的结构性和功能性信息。尤其是随着长期成像窗口的提出,允许我们对于慢性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情况进行长期监控,更好的指导诊断和治疗策略。其中,光声成像技
与传统微波滤波器相比,微波光子滤波器(MPF)具有带宽大、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而且在高频段具有可调谐范围大,滤波器的形状和带宽可重构等特点。由于受激布里渊散射(SBS)可以激发带宽极窄的增益谱和损耗谱,使得基于SBS的MPF具有极高的分辨率,通过精确设计、调控泵浦光,还可实现滤波器带宽和通带形状的灵活重构,因此研究基于SBS的MPF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主要对基于SBS的MPF及其在光电振荡器(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基于光学低相干原理的高分辨率无损检测技术,常用于生物医学成像和工业无损检测领域。传统的谱域OCT(Spectral domain OCT,SD-OCT)系统成像速度和相位稳定性受限于机械扫描,本文提出了基于线光源照明成像的并行SD-OCT系统。并行SD-OCT系统无需任何机械扫描,利用面阵CMOS相机和线光源
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系统因其高定位精度、低功率消耗以及高传输速率等优势,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其中的射频前端电路作为UWB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文针对UWB通信系统射频前端中的超宽带双向放大器进行了研究,设计实现了一款覆盖3.1-10.6 GHz的超宽带双向放大器芯片。论文在放大器带宽拓展研究的基础之上,采用负反馈带宽拓展技术和宽带噪
微型扑翼飞行器(FWMAV)由于在低雷诺数环境及非定常流体中的良好飞行性能使其在小尺度时相比固定翼和旋翼飞行器拥有更多优势,当前对于微型扑翼飞行器的成功研究主要集中在两翼仿鸟微型扑翼机上,而相关研究表明四翼对拍扑翼可以产生更多且更稳定的升力,机身起伏波动更小,更加适合搭载视觉传感器、图像视频传输设备等,具有更大的飞行载荷、更好的飞行能力及更复杂的任务执行能力。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受自然界飞行生物
随着现代通信网络的发展,自由空间光通信(free space optical communication,FSO)作为一种户外无线通信技术,在通信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在现代通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当今,自由空间光通信可以实现每条数据链路400Gbp的高数据速率,为在不能快速安装光纤电缆的地方实现高带宽数据传输,提供了非常有吸引力的解决方案。在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中,光学天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通信
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离不开量子比特的实现、操作和控制,而量子比特广义上对应于二能级量子系统。光子作为量子计算中实现处理信息的有效系统,它传播快,不与环境相互作用且操纵简单。要实现和操纵量子比特,可以求助于双阱势系统。例如,基于双阱势的量子比特已经被超导电路(SQUID)证明。因此我们建立了一种新的光学双阱势系统,然后研究这种光学双阱势系统存在的量子力学效应,即光子隧穿,最终为光量子比特的物理实现提供
声涡旋是一种具有螺旋相位,中心声强为零的沿中心轴螺旋前进的波束。涡旋波束独特的声场特性以及其特有的轨道角动量使其在粒子操控和声学通信领域中都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此,本文重点围绕声涡旋产生机理、涡旋声场影响参数、轨道角动量编解码原理与实验方法等方面展开了研究,以探索一种新型的声学通信方法。根据声涡旋的基础理论,对涡旋声场产生机理和影响参数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建立了16个阵元组成的阵列式声涡旋声场
有机薄膜晶体管(Organic Thin-Film Transistor,OTFT)作为现代电子技术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本身所具有的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可柔性化特点赋予其在可穿戴电子产品领域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基于OTFT的气体传感器具有材料设计灵活、室温工作、可实现多参数探测等优点,可以作为有毒有害气体的优良检测平台。近年来,研究者主要围绕OSCs材料分子设计、器件结构、制备工艺、功能层与界面调控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