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困局与解破

被引量 : 71次 | 上传用户:hao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大陆农村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体制改革以来,历经一系列政策和法律调整,以《土地承包法》和《物权法》颁布为标志,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为基础的农用土地制度。这一制度使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以来失去土地自主使用权的农民首次获得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有限制处分权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历史性贡献。但是毋庸讳言,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变革由于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加之在有关立法过程中决策者思想认识分歧,致使该制度虽经历三十余年发展,仍然存在严重制度性缺陷进而在农村经济社会生活中陷入种种困局,成为“三农”问题的重要制度根源之一。近年来,连续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修改《土地承包法》议案,要求改革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改革完善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也成为学界的共识,但是令笔者不安的是,无论学术界还是实务界,目前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却没有形成共识。鉴于农用土地制度问题的极端重要性,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研究,以理清破解现行农用土地制度困局的思路,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改革的方向,这正是本文研究和写作的目的所在。因《土地承包法》把农村土地承包分成普通家庭承包和其他方式的承包,前者是基于集体成员权的以“均田制”为特色的承包,后者属经济性承包,因前者是目前中国大陆农村土地的主要承包方式,因此本文以前者为研究对象。除导论外,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章)。第一章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总论”,本章是对现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体系的总体概括和梳理,是本文研究工作的基础,主要内容有:1.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历史起源、发展演变过程进行了考察。从民法角度观察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演变,不难得出结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由债权性权利向物权性权利变动的过程,学者们称之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2.对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特征和法律渊源进行了考察,认为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个为物权性为主,兼具债权、成员权和社会保障权的一种特殊土地权利。3.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进行了全面归纳总结,认为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物上请求权、地役权及相邻权、退包权、续期承包权、取回权和补偿权、征收征用的补偿权等,其中处分权包括出租权、转包权、互换权、入股权、有限制的转让权等,并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是否应该包括抵押权、继承权问题进行了探讨。4.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利人的义务进行了探讨,认为权利人负有合理使用土地义务、行使处分权受法律限制义务等,对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是否负有“不得弃耕”义务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得出了否定结论,对家庭方式承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是否负有缴纳承包金义务进行了讨论并得出了否定结论。5.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制度价值进行研究,指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对于国家(社会)和农民两方面都具有重要制度价值。第二章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困局及其表现”,本章集中揭示了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运行中的六个问题和困境:1.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制度之困。土地承包法规定普通家庭承包的主体为农户,但对农户内部成员之间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所有关系未做界定,导致一旦农户内部成员主张其承包土地权益,就会陷入“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相应司法判决莫衷一是,由此说明了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制度的不成熟性。2.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之困。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期限届满后权利归属方面界定模糊,一方面在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时由于期限问题造成交易双方产权界定的困境而阻碍交易,另一方面转让后的承包土地在期限届满时也面临着产权归属不明之法律风险。3.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之困。现行法律事实上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持消极态度,通过对买卖双方资格限制和设置集体经济组织对转让的“同意权”程序,使得承包土地市场化转让难以实现。4.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之困。由于现行法律不承认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权客体地位,造成相关司法实践的困境。5.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之困。现行禁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政策损害了法理的同一性并对农民权益构成了损害。6.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之困。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权面临着入股范围促狭的问题,并使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业类法人公司存在清算困境。第三章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困局的原因分析及破解思路”,本章对影响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安排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法理研究,并对一系列问题和矛盾的解决提出基本思路。现行农用土地制度安排是由四大矛盾综合作用的结果:1.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矛盾。两者背后是农村干部集团和农民集团的利益博弈关系,鉴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存在所有权主体模糊、主体缺位的痼疾,未来制度变革的正确路径是弱化土地集体所有权,继续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并将其赋予农民,这一过程从民法视野观察即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完全物权化过程。2.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属性(财产性)与社会保障属性的矛盾。正是承包土地目前承担的所谓“社会保障”职能令决策者在农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顾虑重重、踯躅不前。本文通过对该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所谓土地“社会保障说”不能成立且副作用巨大应予抛弃。3.新增“待地农民”与“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政策的矛盾。这一矛盾已经成为当前部分地区农村的突出问题,若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路径,就会令行政性调整承包土地的做法“复辟”,从而危及现行准物权性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根基。事实上近年来多地人大代表提出修改《土地承包法》议案多主张恢复集体经济组织行政性调整承包地的做法,值得加以重视。对于该矛盾,笔者认为唯一正确的做法是尽快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完全物权化,在此基础上实现承包土地的市场化流转,以此来解决新增待地农民的土地需求问题。4.农民在农地法律关系中的实然地位和应然地位的矛盾。农民在现行土地法律关系中的实然地位为粮食生产的工具性地位,其表现为农民仅得到承包土地的使用价值,而基于人权平等理念农民在土地法律关系中的应然地位为能够享有承包土地市场交换价值的财产权主体地位,为此应通过修法实现农民的地位转变。第四章为“二次物权化视野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改革与完善”,这是本研究的重点和落脚点。本章在对域外农用土地制度比较研究基础上,根据中国农用土地制度的现状,提出了指导未来承包土地经营权制度改革的“二次物权化”观点(理论),并以此为指导,提出了未来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和立法建议。主要内容有:1.域外英、美、法、日、韩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农用土地制度发展及其现状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对中国大陆农用土地制度改革具有启发意义的经验。2.土地承包经营权二次物权化理论研究。所谓土地承包经营权二次物权化,是指以2007年《物权法》颁布为标志,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过程分成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即一次物权化过程,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为赋予农民长期而稳定的土地使用收益权利,以解决粮食生产问题,这一目标已经实现。后一阶段即二次物权化过程,二次物权化的主要目标为在一次物权化成果基础上,赋予农民完全物权化因而具有完整财产属性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此基础上通过承包土地的市场化流转,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农民取得市场交换价值的和谐统一。如果说一次物权化实现了农民的温饱问题,则二次物权化将有希望实现农民的富裕问题;如果说一次物权化释放了土地的使用价值,则二次物权化将释放出土地的市场交换价值,这一过程契合农民的城市化进程,有希望实现减少农民数量,促进农业走向土地适度集中的良性发展道路。本文对二次物权化的内涵进行了揭示,对二次物权化的必要性、可行性及二次物权化的制度变革进路进行了研究,对二次物权化中各方的利益平衡问题进行了探讨,使得这一观点形成了理论框架。3.二次物权化理论指导下改革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具体措施和立法建议研究。具体包括:在对农户内部关系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总结和完善了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制度;提出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永久化的立法建议;提出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化转让的具体建议,并就防范市场化转让风险所应采纳的立法措施进行了研究;建议承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权客体地位并完善继承规则;建议承认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权和入股权;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法定并完善其权能;将承包人设定为承包土地征收关系的当事人和受补偿主体;进一步限缩发包方权力;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等。4.土地承包经营权二次物权化的配套制度建设问题。提出要完善法治,建立规范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和市场秩序,建立农村基金形式的社会保障并进行包括“户籍制度”在内的城乡社会管理制度改革等。
其他文献
目的:测量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高灵敏度的热释光剂量计GR-200(LiF(Mg,Cu,P))的临床剂量学特性,探讨测量和临床使用方法。材料与方法:用带有微机联机接口的热释光剂量仪测量得到该
本文采用1987—2009年海南省年度数据分析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旅游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贷款利率和城市人口总数等因素对海南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
民办高校是职业院校中的特殊群体,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当初靠规模增长获得第一桶金的许多民办高校,如今都陷入了资金匮乏的境地。《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民办教
以花生壳为原料,经Na OH化学改性,对改性前后的花生壳吸附性能进行对比,研究了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吸附质浓度、废水pH值和温度等因素对改性花生壳吸附Pb^2+的影响。研究结
在贫困地区,鉴于小农经济明显的生存特征和贫困农户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以高利率、有限的小额信用贷款只能维持农村经济简单的生产再循环,并不能完全解决贫困人口脱贫的问题
染料敏化TiO2太阳能电池具有可见光响应强、光电转换效率高、环境友好和成本低等优点,对于新能源开发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在光电转换的过程中,光生电子将通过染料敏化
目的通过检索近5年针刺治疗癌性疼痛的文献,对选穴、疗效及评价量表选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方法以针刺、针灸、癌性疼痛为关键词,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筛选
本论文介绍了电力通信工程设计项目的特点,结合本企业设计质量管理工作实际,依据全面质量管理及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的相关理论,应用PDCA循环、三阶段控制和三全控制等原理,运用
目的:研究新生儿血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合理预防措施及治疗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16例新生儿,其中172例被诊断为血糖代谢异常,对其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