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生态环境的恶化引起人们关注,与之并行共生的则是利益所求导致的无限索取、人与人之间相互孤立,目标与理想的缺失,生存状态单一化等,这不仅是物质方面的缺失,也是人精神方面的缺失。究其原因,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信仰的缺失、人的思维模式的转变会导致人类精神方面出现危机。若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给人类造成的后果,仅仅通过环保技术层面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通过人的思维模式和文化意识形态的转变来提高人的生态保护意识,并树立良好的生态观。伴随着人类进程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改造自然的认识能力也不断提升,我们现在理解的自然已经与原来的理解大相径庭,不光是我们平日所见的高山、流水、土地、阳光,而是留下人类足迹,人的统治意念完全融入进自然当中。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化了的自然”。人与自然、人类身体与心灵、自我与他者、世俗生存与精神信仰的和谐是生态文化的核心精神,生态文明的理想境界同时也是一种高迈的存在论美学境界,而艺术与审美活动则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身心和谐、感性与理性和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杨利民的戏剧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于大自然与黑土地的热爱,“人出于自然而又回归自然”,自然养育了我们,自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让人敬畏的,人只有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正是出于对黑土地的热爱,杨利民在他的作品中有许多表现自然的主题,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杨利民紧跟时代的脚步,追随着社会的发展,他的作品里展示了当代社会进程中自然生态失衡的重大问题,表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严重失衡的问题,表达出想要回归自然、救赎人类的崇高理想。目前对于从生态主题方面来研究杨利民戏剧创作的很少,由于这方面研究的缺乏,所以更加显现出本文研究的必要性。本文试图透过生态文学的视野,运用生态批评的基本理论分析杨利民文学创作,就文学艺术生态与自然生态、文学创作的能量和动力、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的主题、文学艺术的地域色彩等方面,对杨利民的戏剧创作进行研究,对其作品中文学艺术精神和生态价值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