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蔬菜的生长周期短,病虫害较多,为了保障蔬菜需求量,农药使用量多且频繁,故可能引起农药残留问题较为严重。本文研究新烟碱类药剂(噻虫啉、呋虫胺、噻虫嗪、啶虫脒、噻虫胺、吡虫啉及其代谢产物烯式吡虫啉、6-氯吡啶-3羟酸、5-羟基吡虫啉)及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在不同蔬菜中的吸收、累积及代谢规律,为蔬菜农药安全应用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五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在小松菜上吸收及转移差异的研究:采用室内盆栽实验比较5种新烟碱类药剂在小松菜中残留降解规律。通过研究发现五种药剂均能从根部进入蔬菜体内,再转运至茎叶。在小松菜茎叶中累积量最多的为啶虫脒,最少的为噻虫嗪。另外,在实验蔬菜中,噻虫嗪能加速代谢成噻虫胺,尤其在根系中。2.吡虫啉及其代谢物在2种青菜中吸收及代谢差异的研究:采用室内盆栽实验比较了吡虫啉及其代谢物在茼蒿和小松菜中吸收、累积及代谢差异。结果是根、茎叶和土壤三种基质中的药物浓度均是在小松菜大于茼蒿;吡虫啉及其代谢物从土壤转移至根系中,都是小松菜比茼蒿较容易转移,而从根系转移至茎叶中,则相反。此外吡虫啉在2种蔬菜体内代谢差异不大,但其在小松菜体内比茼蒿体内的更易降解。3.根系分泌物对结合态农药的影响机理研究:单一根系分泌物草酸、柠檬酸、甘氨酸、丙氨酸、葡萄糖和果糖对结合态农药的活化效果,其中有机酸是最佳的,糖类效果不明显;通过研究不同蔬菜小松菜、茼蒿、高梗白、上海青、矮脚黄对结合态农药的吸收及活化差异,发现小松菜和茼蒿对苯醚甲环唑及吡虫啉的吸收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