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千百年来人类追求的一种价值理想,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它体现了人们的一种利益诉求,它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价值理念。可以这样说,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便产生了社会不公正问题,便有了对社会公正的要求。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建国后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为解决社会不公正不公平问题做出了种种探索和努力,但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社会不公平不正义的问题凸显出来。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社会结构转型的全面展开,社会矛盾急剧凸显,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殚精竭虑,为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而呕心沥血。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期,在利益格局调整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过程中,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如何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公平公正?这一系列重大而现实的问题摆在执政党和全国人民面前,迫切需要理论界去研究、去破题。本文第一部分是引言,首先就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论述;其次就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第二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公正观,分三个部分进行了论述。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公正观的形成;二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公正观的主要内容;三是马克思社会公正思想的理论价值。第三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观在中国的实践,分别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公正思想展开论证。最后从如何认识社会公正,实现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及如何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正观的角度给出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几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