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非肿瘤胃黏膜E-钙黏蛋白(E-cadherin)、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的影响,及E-cadherin、DAPK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和蛋白表达水平,从而从基因及蛋白两个水平上探讨胃癌发病的可能机制及根除Hp治疗在预防胃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因消化不良症状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行胃镜及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检查为Hp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的内镜下胃黏膜组织,留作DNA水平及病理学组织检测,记录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Hp阳性者给予标准三联疗法(埃索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 g、克拉霉素0.5 g,均为每天2次,EAC方案)根除Hp,疗程10天,停药4周后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查明确Hp根除情况。Hp成功根除患者随访6个月,再次留取胃黏膜组织。选择符合RUT和组织嗜银染色(W-S)法双阳性且Hp成功根除的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RUT和W-S法双阴性慢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法检测Hp感染、Hp感染阴性及Hp根除前后E-cadherin、DAPK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将其中的阳性结果克隆并测序以验证MSP扩增的准确性;采用免疫组化法(IHC)检测E-cadherin、DAP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符合RUT及W-S法双阳性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67例,RUT及W-S法双阴性Hp感染阴性的慢性胃炎患者41例,单一RUT及W-S法阳性者共7例视为Hp感染可疑予以剔除。成功根除60例,根除率89.55%(60/67),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21例,慢性胃炎伴萎缩(CAG)13例,伴肠化(IM)15例,伴异型增生(DYS)11例。6个月后随访到31例,均成功留取了胃黏膜组织。2.Hp感染患者胃黏膜E-cadherin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阳性率明显高于Hp感染阴性患者(45%对9.8%,P<0.001),Hp感染患者胃黏膜DAPK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阳性率略高于Hp感染阴性患者(50%对43.9%,P>0.05)。3. E-cadherin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的慢性炎症评分明显高于非甲基化慢性炎症评分(2.16对1.6,P=0.017),DAPK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的慢性炎症评分略高于非甲基化慢性炎症评分(1.96对1.61,P=0.093)。4.单因素发现胃黏膜E-cadherin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与慢性炎症、Hp相关( P=0.004,P=0.001),Logistic回归表明Hp感染是E-cadherin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的唯一影响因素[优势比(OR值)7.568,95%置信区间(CI)2.396-23.906,P=0.001],与患者性别、年龄、抽烟、喝酒、胃癌家族史等无相关性。5.E-cadherin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水平在Hp根除后明显低于Hp根除前(12.9%对45.16%,P=0.017),DAPK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水平在Hp根除后低于Hp根除前(22.6%对51.6%,P=0.134)。6.免疫组化显示E-cadherin、DAPK蛋白表达水平从慢性萎缩性胃炎到肠化到异型增生有逐步下降趋势(P>0.05)。在E-cadherin、DAPK基因甲基化检测阳性的患者中存在E-cadherin、DAPK蛋白表达下调。结论1.Hp感染的非肿瘤胃黏膜组织E-cadherin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阳性率明显高于Hp感染阴性组织,且Hp感染是E-cadherin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的独立影响因素。2.Hp感染的非肿瘤胃黏膜组织E-cadherin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慢性炎症评分明显高于非甲基化慢性炎症评分。3.根除Hp随访6个月后非肿瘤胃黏膜组织E-cadherin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阳性率明显下降。因此推测Hp感染使得E-cadherin等抑癌基因发生甲基化而导致胃癌的发生,根除Hp通过逆转胃黏膜抑癌基因甲基化水平有望成为预防胃癌的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