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已经逐步走向社会化、市场化,基于体制机制的变革和重塑政府、市场等多元的治理关系的需要,中央政府在赋予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融资权限的同时,也在不遗余力的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从当下来看,引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进行社会公共设施建设俨然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PPP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概念,无论是项目识别入库还是遴选社会资本的竞争磋商,乃至项目后期的运营维护等都是方案实施的范畴,但是项目落地最终可行性因素仍然是融资问题,特别是作为金融机构排头兵的商业银行的积极参与对PPP项目的落地和建设实施成败起着关键的决定作用。 长期以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主要依靠政府的“公建公营”模式,商业银行因此形成了围绕政府信用制定融资策略的习惯,然而PPP模式与传统的基础建设模式在投融资主体、投资回报方式和风险分担机制等方面均存在着巨大差异,商业银行原有传统的简单授信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因此对商业银行而言,参与PPP最主要的策略应该是改变传统思维、创新授信方法,结合PPP项目实施的特点和实际融资需求,通过调整和完善授信条件和风险控制措施,以全流程服务商的专业的素养切入PPP项目。 商业银行全流程参与PPP项目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与实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洛阳东南环城区域PPP项目的实例展开分析论述,就商业银行应该全流程参与PPP,到如何全流程参与PPP进行相应的论述。 首先,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商业银行参与PPP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对PPP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基础进行了归纳;其次,本文就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的传统金融服务方式与全流程服务方式分别进行了阐述,并对两种方式进行了比较,就当前商业银行应该全流程介入PPP进行了分析;紧接着,本文对洛阳东南环城区域项目实例展开了全流程的分析,由XX银行未能介入该PPP项目的原因,进一步分析了商业银行在整个PPP全生命周期中授信审批的风险偏好,并列举了多个已实施的XX商业银行参与PPP的方案选择和策略制定的成功案例;最后,本文就商业银行如何全面参与不断成熟的PPP模式,如何提高业务把握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提供相应的策略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