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尽管近些年来对脓毒症发病机制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但脓毒症的病死率仍然较高。迄今为止尚没有一种特异性的疗法能明显降低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近年来研究显示肾上腺素(epinephrine,EPI)对炎症反应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但EPI能否减轻脓毒症引起的组织损伤,目前尚未见报道。故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观察持续输注小剂量。EPI对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引起的大鼠多脏器损伤及血清细胞因子改变的影响,探讨肾上腺素能否通过其抗炎作用减轻脓毒症引起的多脏器损伤,为临床防治脓毒症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方法:
静脉注射6 mg·kg<-1>LPS建立LPS致脓毒症动物模型。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大鼠静脉输注生理盐水2.4 mL·kg<-1>.h<-1>;LPS组:大鼠静脉注射6 mg·kg<-1>LPS后,静脉输注生理盐水2.4 mL·kg<-1>.h<-1>;低、中和高剂量EPI组:大鼠静脉注射6 mg·kg<-1>LPS后,分别静脉输注EPI 0.12、0.3和0.6μg·kg<-1>·min<-1>。各组大鼠均持续输注等量液体24h。进行以下三项指标检测:1.细胞因子检测:检测注射LPS后2h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的浓度,注射LPS后2和6h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浓度。2.肝、肾功能检测:检测注射LPS前及注射LPS后2、6和24h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Urea)和肌酐(Cr)的含量。3.组织病理学检查:在注射LPS后24h处死大鼠后,立即取心、肺、肝、肾、小肠及脑组织进行光镜病理学检查。
结果:
1.高剂量EPI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低于LPS组(P<0.05),血清IL-10水平显著高于LPS组(P<0.05),而高剂量EPI组与LPS组比较血清IL-β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剂量EPI组与LPS组比较血清各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在注射LPS后2和6h,高剂量EPI治疗组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均显著低于LPS组(p<0.05),中、低剂量:EPI组与LPS组比较血清AST和ALT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各剂量EPI组与LPS组比较血清AST和ALT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时点,各剂量EPI组与LPS组比较血清Urea和Cr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光镜下,高剂量EPI组大鼠小肠、肺组织损伤程度较LPS组明显减轻,而高剂量EPI组与LPS组比较大鼠心、脑、肝及肾脏组织结构未见明显差异。中、低剂量EPI组与LPS组比较大鼠各脏器组织结构未见明显差异。
结论:
1.持续小剂量输注EPI(0.6μg·kg-1·min-1)能够减轻LPS引起的大鼠小肠、肺损伤和肝早期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清促炎因子TNF-α水平,升高血清抗炎因子IL-10水平有关。
2.持续小剂量滴注EPI可能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免疫调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