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推进的现代化给民族传统文化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从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现状来看,能够体现少数民族自身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亡。而由于远离民族地区,缺少文化氛围等因素,这些问题在少数民族的散杂居地区显得尤为突出,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状况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朝鲜族历来重视子孙后代的教育,是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朝鲜族曾在中国全部民族综合文化水平排名中居首,而能够获得此成就,完全得益于朝鲜族的教育。但到了上世纪末,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朝鲜族人口流动加快、流量增大、人口城镇化明显加快、劳动人口大量向沿海及国外转移等一系列问题。这种人口分布的剧烈变化,直接导致教师数量迅速减少及教师整体素质的下降,对朝鲜族的中小学教育产生了明显的冲击。本篇论文试图通过对辽宁省朝鲜族散杂居地区Y市的朝鲜族中、小学的传统文化传承现状的调查研究,探究在中小学教育中关于朝鲜族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影响中小学文化传承形式的因素,进而提出在朝鲜族中小学教育中提高其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效果的可行性建议,并进一步丰富关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相关理论研究,为保护朝鲜族优秀的文化,从教育实践的角度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提供参考。笔者主要采用自编问卷与访谈的方法。调查问卷主要调研了师生及学校对朝鲜族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及传承态度。访谈法主要是访谈校长、老师及学生。对于校长的访谈主要是了解学校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及民族文化相关的课程设置情况、当地几年朝鲜族传统文化传承情况。对于老师的访谈主要是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在各学科中的融合情况。对于学生的访谈主要是了解家庭使用语言、日常行为、父母是否外出打工等情况。通过对当地的实地考察和深入调查,了解到当地学校对朝鲜族民族文化的传承存在一定的问题,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随着社会转型,人口流动大,海外务工人员增加,导致当地教师缺失;朝鲜族学生没有得到适于学习本民族文化的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学校对于民族文化方面的课程或者活动开设较少;当地政府对于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支持力度差;最后针对调查了解到的散杂居地区的中小学朝鲜族传统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提出五点建议分别是以特色语言学校为基础,形成特色文化校园;完善教师民族传统文化培训考核体系;加强朝鲜族校园民族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的作用;开发校本课程,提升学校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