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动司法与司法能动主义——中美司法能动比较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_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9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在江苏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能动司法”以来,有关这一司法政策的实践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本文试从中国当前的能动司法现象入手,分析司法能动主义的原初面貌及历史发展道路,对比中美之间司法能动的不同特质及表象方法,从而对中国能动司法的未来走向提出一点制度上的建议。  本文除引言及结语外,分为四章。  第一章中国语境下的能动司法。该章首先对能动司法进行语义上的分析;其次,分别从最高人民法院的能动司法模式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能动司法实践这两个方面介绍能动司法在中国的实践;最后,指出案例指导制度是能动司法的另一条思路,有助于最高人民法院优化其能动司法模式。  第二章对美国司法能动主义的考察。该章对起源于美国的司法能动主义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包括司法能动主义的基本理论、历史发展,以及对其的批评与辩护,其间穿插以在美国司法史上具有影响力的案件来进一步说明问题。  第三章中美司法能动之比较。该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分析了中美司法能动之间差异产生的原因,并从内在性质和外在表现两个方面对比两者的区别。  第四章完善中国能动司法的建议。该章首先从主体、适用范围以及实践方式三个方面对能动司法进行界定,其次提出了优化能动司法的几点思路。
其他文献
由于行政诉讼双方当事人的特殊性,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相比,保持行政诉讼中原被告之间平等的法律地位是更加棘手的问题。行政诉讼的目的不仅是限制行政权力,更以维护相对人
在如今的公司运营中,“资本多数决”成为了股东会作出决定的主要方式。这一方式在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节奏的同时,也间接地造成了拥有多数股份的股东利用拥有决策权的绝对权利而排
在国际关系文献和世界政治中,国家的大小通常被认为和其实力以及影响力紧密相连。“大”意味着实力和地位,而“小”则被视为国家行为,甚至是国家生存的不利条件。然而事实上,也有
效率抗辩制度是反垄断法中一项较为重要的制度,较长时期以来人们对于效率抗辩中效率的标准问题存在争议,对于效率的证明也颇多质疑。本文针对这两个问题展开论述,并尝试对我国效
推计课税在我国的税收征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实质课税原则在我国税法中的典型体现。推计课税经由税法严格规定的启动要件及推计方法,从而减少乃至避免对于税收法定主义和课税
公益信托制度是一种出于公益目的,使社会公众受益而设立的信托制度。公益信托制度可以推动民间力量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以填补政府公共治理方面的缺位;可以协助传统财团法人制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也日趋先进。互联网改变了传统作品的表现形式,加速了传播的速度,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伴随的问题是网络著作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网络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