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为百合科黄精属(Polygonatum)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部。黄精作为传统中药,具有抗衰老、增强学习记忆、提高免疫、降低血脂、血糖、抗肿瘤、耐缺氧等多种药理作用,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多糖、甾体皂苷、黄酮类及蒽醌类等化合物。目前市场上采用此属多种植物的根茎入药,且多为野生,采收加工都依赖于传统经验,在药材质量上难以保证一致性。近年来,随着中药现代化和GAP基地的建设,对黄精的规范化栽培加工的研究也得以开展。汉中地区是国内黄精主产区,因此本文拟对陕西汉中黄精种植基地的黄精属植物黄精的生长年限、采收时间、初加工方法进行探讨,研究黄精生长过程中多糖的累积与分布动态,以及采收加工方法对其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溶剂提取、薄层层析、柱层析等对汉中产黄精醇提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测定、波谱分析等方法对获得的纯品进行化学结构鉴定。通过这些研究,目的在于了解黄精生长过程中干物质和多糖的累积分布特征,确定汉中黄精的最佳采收时间和最佳加工方法,并提供相关基础技术资料。通过研究,获得了以下结果:1.采用硫酸-蒽酮法测定了多年生黄精不同节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不同龄节的含量的差异较大,节龄为1、2、3年的多糖含量较高,分别为4.48%,4.39%,4.45%;以后逐年下降,其中六年节龄的多糖含量最低,3.50%;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水溶出物和多糖含量均下降,而醇溶出物含量升高,综合确定黄精规范化种植的最佳采收年限为种后3年,各节多糖含量、单节产量和水提物含量都相对稳定且较高。2.采用硫酸-蒽酮法测定了春秋两季种植的黄精多糖的含量变化差异,并探讨干物质随季节生长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春秋两季种植的黄精,不论是多糖,还是醇提物、水提物含量都随着生长时间延长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并且春秋两季种植的黄精多糖含量、水提物量在11月份出现一个急剧增长峰值,多糖含量分别为4.45%、4.29%,水提物含量分别为76.64%、78.12%,11月以后含量平稳,而醇提物量则在7月份出现急剧增长的峰值,分别为7.33%、7.10%,随后慢慢上升,9月份达到最高,含量为,8.71%、8.81%,以后又开始缓慢下降,到12月份出现平稳。综合多个指标特征,确定汉中黄精的最佳采收期应该在11月到翌年1月,这段时期采收的黄精根茎中黄精多糖含量高而稳定,根茎干物质也几乎不再增加。3.在黄精的加工技术方法上,采用蒸后烘干、煮后烘干、直接烘干等加工方法,控制蒸、煮时间和干燥温度等参数,对加工成品的多糖含量、颜色、味感等指标进行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