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斯泰伦是一位杰出的、富有创造力的美国作家。他关注的不仅是美国南方及其传统,而且也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以及整人类的命运与前途。《苏菲的选择》是斯泰伦创作的一部优秀的现实小说,曾获1980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自出版以来始终受到评论界的关注,研究成果丰厚而且有一定深度。精神分析法是有关心智的分析,.其中人格结构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精髓。弗洛伊德的理论对作家斯泰伦影响很大,然而从人格结构理论角度对《苏菲的选择》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基于此,本文试图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分析苏菲的救赎历程,更好地认识苏菲的内心世界,理解小说折射出的人类激情、自我意识和救赎等三个人类生存所面临的问题。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威廉·斯泰伦及其《苏菲的选择》,在充分的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的路径,同时提出论点。第二章介绍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及精神分析理论,着重介绍人格结构理论概念,也指出人格结构理论与文本细读结合的可能性。第三章从本我的层面分析苏菲求生和性欲望,说明无论在集中营还是美国社会,苏菲不惜一切代价艰难求生。苏菲的性欲望受到压抑,内森的热情恰恰成了苏菲对性的强烈渴望释放的路径,并指出这是苏菲求生的本能。第四章从自我层面分析苏菲的宗教信仰和精神寄托。分析了残酷的现实影响了苏菲对待宗教信仰的态度,将她从虔诚的信徒变成了抛弃宗教信仰的人,说明她激活防御机制,试图使自己在音乐中远离痛苦的威胁。第五章从超我层面分析苏菲的罪恶感和救赎方式。分析了苏菲的行为违反社会道德,她个人受到良心的谴责的过程。说明为了减轻罪恶感,苏菲不断寻求各种救赎方式,包括个人的死亡。第六章为结论。对论文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并且指出研究的新发现。苏菲的救赎历程不仅将人格结构理论更为具体化,也使人们从中得到教训。同时也揭示了人类救赎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