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肺气肿大鼠模型的影响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mum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从人脐带组织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和标记;  2.利用猪胰蛋白酶一次性气管内滴入SD大鼠复制肺气肿模型;  3.此模型基础上通过尾静脉注入Brdu标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了解标记的细胞在在大鼠肺脏及其他重要脏器的定植情况;  4.评价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肺气肿大鼠的肺组织损伤的修复效果及其潜在的机制的探讨。  方法:  1.分离、培养、扩增、鉴定、标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2.建立用猪胰蛋白酶(porcine pancreatic elastase,PPE)气管滴注法复制的大鼠肺气肿模型。将体重170-220克的40只雄性健康SD大鼠适应性饲养一周后,然后随机分为4组:hUCMSCs+模型组(A)、PBS+模型组(B)、模型组(C)、假手术组(N),每组各10只。采用10%的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A组、B组及C组分别向大鼠气管内滴入1U/g PPE,N组滴注等比量生理盐水,饲养76天后,hUCMSCs+模型组(A)予以用Brdu标记的hUCMSCs尾静脉注射;PBS+模型组干预组(B)予以PBS尾静脉注射;模型组(C)及假手术组(N)不予任何干预处理,各组继续饲养至14天后处死所有大鼠。取肺组织,固定、包埋、切片,行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的肺脏的病理变化及行病理形态学图像分析。  结果:  1.从人脐带中可分离出hUCMSCs,其阳性表达CD44和CD29,而造血细胞及内皮细胞标志物CD34,CD45均阴性表达,符合MSCs的细胞表型;  2.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组大鼠肺泡结构紊乱,肺泡腔不规则扩大,肺泡壁变薄,并有不同程度的断裂;形态定量分析显示:平均肺泡数(NA)显著减少,平均肺泡面积(MAA)、平均内衬间隔(MLI)显著增大(P<0.05);  3.第1d、14d两个时间点肺组织内均可见到绿色荧光表达,每个视野下Brdu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1.14±7.9)、(3.02±1.85);但是同时间点检测心、肝、脾、肾等组织均未见到或罕见到绿色荧光表达;  4.大鼠肺组织病理学4组大鼠肺组织切片的HE染色显示:除N组以外,A组、B组、 C组的大鼠的肺组织均出肺泡腔不规则扩大,肺泡壁变薄,并有不同程度的断裂。但A组较B组、C组肺气肿改变明显减轻。肺泡形态学结果显示:A组、B组、C组与 N组比较,NA减少,MAA增大,MLI增大,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同时A组与B组、C组比较:NA增多,MAA减小,MLI减小,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B组与C组之间,NA、MAA及MLI均无明显差别,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1.本实验体外可成功分离纯化并扩增hUCMSCs,传代后仍能保持其原有的形态学特点;  2.成功以1U/g猪胰蛋白酶气管内滴入制造出大鼠肺气肿模型;  3.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受损的脏器肺分布比例占优势,说明干细胞向受损脏器聚集的特性;未见明显免疫排斥现象,说明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原性极低,可作为将来临床应用间充质干细胞的重要来源;  4.hUCMSCs植入大鼠肺气肿模型,对于肺气肿的进展可发挥一定的干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喉罩联合T型密封接头用于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静脉麻醉中的临床效果并与面罩通气进行比较,为小儿支气管检查麻醉气道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2015年9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