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输卵管蛋白的定位、功能分析及其人同源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lyingin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胚发育促进因子-1(Development Promoting Factor-l,DPF-1,一种兔输卵管蛋白)基因(GenBank 登录号:AF347052)由本实验室先前从兔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获得。DPF-1与其他物种的输卵管糖蛋白具有相当高的同源性,尤其是靠氨基端约400 aa.序列非常保守,同源性高达80%左右,并均含有一个几丁质酶结构域,但不具几丁质酶活性。DPF-1的等电点为7.2-8.1。利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融合表达系统,分别表达、纯化了全长DPF-1(GST-DPF-1)、氨基端DPF-1(GST-NTP-DPF-1,不包括信号肽,14-380 aa.)和羧基端DPF-1(GST-CTP-DPF-1,381-454 aa.),并制备了相应的抗血清;体外实验初步表明,抗CTP-DPF-1抗体能阻断培养于兔输卵管条件培液中的小鼠早胚发育。本课题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对输卵管表达的DPF-1进行了定位,并就DPF-1的早胚发育促进功能进行了分析;体外表达DPF-1并观察其在卵母细胞上的分布;克隆人输卵管蛋白基因并进行了体外表达分析。 输卵管蛋白的表达受卵巢激素的控制,主要在排卵前期大量表达。取发情期兔输卵管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表明兔DPF-1表达于输卵管壶腹部和峡部的粘膜上皮细胞,且峡部表达量较高。Western Blotting表明,抗GST-CTP-DPF-1抗体能识别小鼠输卵管表达的约50 KD蛋白;用抗GST-CTP-DPF-1抗体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在小鼠输卵管伞部和峡部粘膜上皮细胞显示阳性反应。 添加GST-CTP-DPF-1于M16培液中,可以显著提高受精卵发育至囊胚的比率。抗GST-CTP-DPF-1的抗血清对取自输卵管内的小鼠受精卵的进一步发育具有抑制作用。“中和”实验表明,GST-CTP-DPF-1可以消除其抗血清对小鼠受精卵发育的抑制作用。间接免疫荧光显示,培养于兔输卵管上皮细胞条件培液中的早胚细胞质膜表面大量结合兔输卵管蛋白。这可能暗示,DPF-1促进早胚发育的机制是通过直接与胚胎结合而发挥作用。 为进一步明确兔DPF-1在卵母细胞/早胚中的分布,将兔输卵管蛋白(DPF-1)基因连结于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5’端,构建了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EGFP-N1/DPF-1),转染HeLa细胞,获得稳定表达分泌融合蛋白EGFP-DPF-1的HeLa细胞株。该融合蛋白的表观分子量达120 KD,提示表达的蛋白经翻译后修饰。取兔卵母细胞-卵丘细胞复合物(COC)、去除卵丘细胞后的卵或输卵管内的卵母细胞,与该株细胞共培养或培养于该株细胞条件培液中,观察到兔输卵管蛋白在兔卵母细胞上的分布实况。结果显示DPF-1大量结合于卵 摘 要(ABSTRACT)@ 一 !:I纠1胞透明带,先结合于透明带内层,然后纠叫寺在内层多外层少的分令状态上; h。如母细胞质映表面则与>点状均匀分布。**卜1在卵卅纠厂见上的分小不受其周日前 W!村纠*包的m【什1,l十颗粒细胞_广未见有DP卜1 纤3合的痕迹。首次在体外揭示真 性纠]J]以往达分泌的输卵社‘蛋!引能与印母细胞纤i合,并直接观察到共j合的动态过 程。为进一步深入分析输卵管蛋白的功能提供了线索。 为了能通过比较分析揭示输卵管蛋白的通性和作用机制,我们以 [a一犯PNCTP标记兔DPF1全长cDNA序列为探针,从本实验室所构建的人输卵 管粘膜上皮细胞 cDNA文库筛选人输卵管蛋白基因,获得 2条编码区相差匕 AA 的人输卵管蛋白全长cDNA序列。编码区较长的序列Q265 hp)所演绎的氨基 酸在校基端多出一个串联重复序列:较短的全长序列问262如人是目前所克隆 的最完整的人输卵管蛋白基因,在GenBank的登录号为AY189737。同时获得一.。、_…。。,_..t-_。_^,__。…..__。_,_。。、.__.__。_.。,、.L.__ 条 0.6 kb的短)宇列,与全长)字列和比存在差异剪接。对 AY189737基因进行了 J本列分析,演绎的氨基酸序列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分析,预测演绎的氨基酸的等 iii点及理论分子量,翻译后修饰及修饰位点。 将AYI 89737基因f.G入PE(}FP-NI 真核表达载体,构建表达人输卵管蛋白 (hoviductin)一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重组质粒 pEGFP-NI/hoviductin,转染 fleLa细胞。借助荧光分光光度计估量条件培液中的EGFP-hoviductin。细胞条件 培液中的荧光蛋白融合的人输卵管蛋白能结合到去透明带的大鼠裸卵质膜外表 面。 对人输卵管蛋白和小鼠输卵管蛋白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将人输卵管蛋白分 为高保守区、中等保守区和非保守区,并据此构建了高保守区和中等保守区的温@度诱导原核表达载体。上述的研究工作,均为进一步深入分析包括兔和人输卵管 蛋白在内的通性和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本篇博士学位论文是有关仿Kahler结构的应用研究.对于物理模型(通常表现为偏微分方程),寻找蕴含在其中的几何结构,给出模型的几何解释,是数学物理和微分几何关心的一个课题.通过这类研究,可以建立物理和几何的联系,使得我们对方程和物理模型有新的认识.本文旨在说明KdV类型的方程具有自然的仿Kahler结构,并研究了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我们以Schrodinger映照,几何KdV流和广义bi-Schr
钙调素(Calmodulin, CaM)是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一种小的热稳定性钙离子结合蛋白。我们首次从水稻中获得了一个特殊的、具有异戊烯化修饰位点的新型钙调素类似蛋白基因,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由187个氨基酸构成,命名为OsCaM61,其N端的149个氨基酸与已知序列的动物、植物钙调素比较,有90%的同源性;而其C端的38个氨基酸中富含碱性氨基酸并在C末端含有一个异戊烯化修饰位点。体外活性测定实验
(一)精原干细胞是精子的前体细胞,是雄性成体动物中唯一可以自我增殖、更新并向下一代传递遗传信息的细胞类型。对精原干细胞的操作和修饰在建立转基因动物模型、男性不孕症的治疗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对于生殖细胞途径的基因治疗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研究EffecteneTM转染试剂介导下,将基因在体外条件下导入小鼠精原干细胞及移植的可能性,并与其他一些方法的效率进行了比较。同时探讨了活体中转染精原干细胞的可能
本文是关于硅(001) 衬底与电子束淀积的铒、铪原子反应形成的超薄膜的界面与表面性质的研究,以及在该衬底上出现的共振光电子发射现象,包括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 铒导致的硅(001) 衬底上的(4×2) 再构研究利用反射高能电子衍射和低能电子衍射, 在室温淀积了0. 5至1个单层铒原子的硅(001) 衬底上,经低温退火后观察到了(4×2) 再构。通过对该现象的进一步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建立起了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离子通道功能的调节及其机制分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类糖蛋白,除在脑血管的内皮细胞上表达外,在神经元细胞上也有表达。VEGF不仅具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有利新生血管形成和增加血管通透性的作用,还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VEGF的神经保护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的研究揭示了多种生长因子对神经元离子通道具有急性调节作用,VEGF是否也有这样的作用?该机制是否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把光子晶体概念引入多孔硅材料研究中,提出通过制备多孔硅光子晶体结构实现光局域,以实现多孔硅光放大。在此基础上,我们主要研究了多孔硅微腔及多孔硅光子量子阱结构两个主要方面的问题,并开展了多孔硅二维光子晶体的初步研究,为以后多孔硅光放大工作的展开打下了基础。我们系统地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对多孔硅微腔结构进行了研究,对多孔硅微腔结构的制备和特性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1. 基于电化学脉
本文给出H3中给定Gauss曲率曲面的Weierstrass表示公式;讨论了双曲Gauss映照、法Gauss映照和平均曲率(或Gauss曲率)的联系;并导出一个有趣的二阶非线性方程,它的解所对应的图的法Gauss映照关于由第二基本形式所诱导的共形结构是共形映照;给出Hn中由法Gauss映照给出的Weierstrass表示公式;给出Sn中极小曲面的Weierstrass表示公式。
学位
在细菌和植物中,由公共途径莽草酸途径以及三个专一性途径分别合成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三种芳香族氨基酸。公共途径第一步反应是公认的限速步骤,由DAHP合成酶的三种同工酶催化。在大肠杆菌中,aroG基因编码受苯丙氨酸反馈抑制的DAHP合成酶同工酶AroG,催化E4P和PEP反应生成DAHP。本博士论文工作以大肠杆菌K-12来源的AroG为研究对象,通过定点突变、反馈抑制实验和酶学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深
学位
目的: 1.建立从大鼠骨髓前体细胞分离、培养和扩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的方法;研究影响骨髓DC(bone marrow derived DC, BM-DC)分化、成熟的相关因素以及不同分化时期DC的免疫免疫生物特性。 2.构建人TGFβ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TGFβ1-pcDNA3以及反义TGFβ1-pcDNA3(ASTGFβ1-pcDNA3)并转染大鼠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