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为了对中日两国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和影响因素作出比较分析,通过梳理中日两国的非遗的分类现状、保护工作和名录现状,并通过对日本“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深度访谈,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通过逐级编码将现象概念化,最终提炼出反映“日本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和影响因素,并与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和影响因素进行比较,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宏观的对中日两国的非遗的基本现状梳理,发现中日两国在传承名录、传承分类、传承保护工作模式这几个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2)通过扎根理论对日本传承人访谈稿进行了逐级的登陆和不断的比较之后,得出日本体育非遗的传承方式主要有五种:社会传承、保存组织、校园传承、师徒传承和血缘传承。其中,中国与日本相似的传承方式为师徒传承、血缘传承、校园传承和社会传承。血缘传承和师徒传承在中日两国的体育非遗中都主要是武术类项目的主要传承方式。校园传承和社会传承上中日两国的体育非遗上有相似之处,但目前存在着较大不同。从保存组织这一传承方式上来看中国与日本存在着较大差异,目前现行的中国的体育非遗的传承主要依靠是传承人制度,中国的传承人制度较为单一,只有个体传承人,而日本有着“保存会”这一较为独特的保存组织。3)日本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有有四种: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传承群体。政治环境上中日两国的不同国情和不同的政治环境对两国的非遗保护从行政和立法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两国的非遗保护的立法和行政即有着相似之处,但有有着重大的差异。从经济环境上来看,中日两国对于非遗的传承人的经济支持有着相似之处。而从社会环境上来看,中日两国对于对非遗的保护也较为相似,两国呈现的都是“举国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