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 CO2)协助、固相接枝法对聚丙烯(PP)进行双单体接枝改性技术。以聚丙烯颗粒为原料,过氧化苯甲酰(BPO)为氧化剂,在通入干空气的条件下制备氢过氧化聚丙烯(HPP);然后用SC CO2将单体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和苯乙烯(St)溶胀到HPP颗粒内形成粒子反应器;再以水为介质热引发自由基将单体接枝到聚丙烯骨架上,制备功能性长支链聚丙烯。研究了接枝反应温度、时间,溶胀压力、温度、时间,氢过氧化温度、时间,氧化剂用量,聚丙烯粒径,单体配比,单体用量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单体的利用率)的影响,以及接枝率与接枝效率的关系;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HPP中氢过氧化物的含量,找出了影响接枝率与接枝效率的主要因素,对接枝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发现在氢过氧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所得接枝产品的接枝率和单体的接枝效率都很高。用粒径0.56mm-2.5mm的聚丙烯为原料,在80℃氢过氧化2h,然后加入PETA/St摩尔比为1:1的单体,在38℃、8.6MPa的SC CO2中溶胀3h;再在氮气中于80℃接枝反应8h,所得产品的接枝率达28.1%,接枝效率达91.4%。接枝反应温度和氧化剂用量是影响接枝率的主要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经氢过氧化,SC CO2溶胀,再热引发接枝工艺要比直接在SC CO2中进行接枝改性的一步法工艺能获得更高的接枝效率;单体种类、产品接枝率、引发剂用量是影响接枝产物性能的主要因素,软硬单体配合使用的产物性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