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焊缝检测智能传感器设计与应用研究

来源 :桂林工学院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akk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焊接是机械制造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加工方法之一。早期的焊接通常是以人工方式来完成的。由于这种方式生产效率低,质量不尽人意,而且现场弧光、射线严重损害操作者身体健康。为此,业内人士经过多年努力科技攻关,在智能化焊接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本课题组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针对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藕合器件图像传感器)在抗弧光干扰方面的不足,使用GMR(eiant Magneto Resistive,巨磁阻)焊枪悬浮高度传感器(专利号:200320116511.7)和焊缝检测传感器实现对焊缝的跟踪检测。因传感器体积大且相互独立于不同位置,CPU要经过大量数据处理才能够正确获取焊枪与焊缝的位置关系,导致CPU的负荷大大增加,严重影响系统实时性能,并使得生产效率的提高受到制约。所以本论文提出了将GMR高度传感器和焊缝检测传感器集成在一起,并使之小型化、智能化。因此,在硬件方面,将CPU和相关处理电路集成到传感器中;在数据处理方面采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方法,提高传感器的响应速度和检测精度。通过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 1、研制了可检测1~10mm宽的焊缝的智能传感器,同时申请了发明专利(专利申请号:200510022244)。 2、针对多层膜GMR焊枪悬浮高度传感器和焊缝检测传感器的工作特性,设计出信号采集处理电路;并结合磁屏蔽和热屏蔽技术,减小了焊接现场中的电磁场、弧光高温等对智能传感器的影响;此外,使用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方法,有效滤除了现场干扰信号。 3、首先,对每路信息进行初步判断,然后根据判断结果选择相应的融合规则,最后将结果送到上位运动控制机构。此方法实现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在本系统中的应用,提高了智能传感器的跟踪精度。 4、软件系统设计。使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交叉编程实现数据采集、数据融合等任务。最后进行了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软件性能达到预期效果。 实验及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本智能传感器性能优良,在跟踪焊缝过程中没有出现超差情况。当焊缝宽度为5mm时,该传感器跟踪精度达到了偏离焊缝中心不大于±1.0mm;悬浮高度方向为4.5~5.5mm时,识别精度达到±0.2mm,优于系统设计要求。
其他文献
由于地下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如普遍存在的地层起伏、断层、地层尖灭及陡倾角地层等现象,往往使得叠后地震波场变得十分复杂,直接造成成像结果不真实,横向分辨率降低。偏移处理
由于测试方法的不同,屈服强度的测试结果存在差异,对比圆棒试样和板状试样测试的屈服强度,在钢板试样和钢管试样存在相反的差异结果,本文通过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管体的屈服
胜利油田具有丰富的稠油资源。但随着开发的逐步深入和新区投入的减少,稠油产量在逐年下降。如何有效动用深层稠油资源,对胜利油田的产量稳定和区块接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制造企业生产中的设备监控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目前网络化制造系统模式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适用于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嵌入式设备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思想。研究基于
本文综合采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地震地层学、生物地层学等的最新理论和方法,运用地震、测井、录井、岩芯等分析资料,对贝尔凹陷兴安岭群层序地层格架、沉积相进行了深入细
遗传算法是近些年来产生和发展的一种模拟生物进化过程的自适应启发式全局优化的搜索算法。它不完全依赖于初始猜测,且具有全局收敛的特点,可以被用来解决各种复杂的实际问题,如
近年来府谷县为了适应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并解决建设用地少的问题,进行了大面积的挖山填沟和大型工程建设。因受构造(北西向单斜构造)、地层结构(煤系地层的砂泥岩互层)和软弱
无侧隙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是一种新型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它具有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效率高、承载能力大以及零侧隙的特点,能够用于精密分度、精密传动和精密动力传动。本文主要对传动的啮合原理、蜗杆的参数化建模以及蜗杆的加工仿真等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组成与结构,阐明了该蜗杆传动实现无侧隙传动的机理。基于齿轮啮合理论,建立了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啮合方程,推导了该蜗杆传动的接触
种蛋品质检测是孵化工作的重要技术环节。鉴于采用静止图像影响了检测速度,难以满足高批量的检测需要。通过对目前国内外种蛋品质检测及分级系统的现状研究,建立了基于机器视
本文从杏北油田套损发展形势进行分析,在利用杏北地区地震、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及测试分析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开发数据和开发地质分析方法,对研究区的油层部位、非油层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