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后期,功能等价理论开始在西方翻译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在翻译中,更好地实现悬疑小说的功能等价翻译是本文的目的。本文以功能等价理论为基准,分析不同译法对翻译效果的影响,试从读者阅读体验角度,寻求更合理的功能等价翻译方式。本文以江户川乱步的《少年侦探团》日文原著及两个相对较新的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语言表现和修辞手法两个角度对两个汉译本的读者阅读感受差异加以分析和总结,试从悬疑小说的翻译效果以及带给读者的阅读享受角度寻求合理的调整方式。功能等价理论在翻译中可对译者的翻译规范进行科学的指导。首先本文对功能等价理论进行了介绍,并结合悬疑小说的特点,对译文进行语言表现和修辞手法上的分析探讨。本文采用例句分析的形式对原文和译本进行对比。悬疑小说作为娱乐性文学作品,与其他的纯文学作品不同,它更加期待读者的悬疑体验及对书中现场的身临其境般的感知。因此悬疑小说的翻译不仅是内容上的等价转换,更应该注重小说的气氛渲染及两国读者在阅读感受方面的等价。虽然同属于汉字圈,但中日两国的语言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以悬疑小说为例,日语中为增强读者的临场体验频繁地使用拟声拟态词,而汉语中的拟声拟态词没有日语丰富,这就需要对文章充分感知后进行功能等效翻译。本文通过原小说中出现的人物、环境和拟声拟态场景等实例对两个译本进行了读者感受方面的翻译效果的探讨。翻译者是进行语言转换的中间人,既要尊重原文也要尊重读者。笔者认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当中,首先要对原文进行整体的分析把握,充分理解作者想传达的细节和情感,由浅入深对原文进行剖析,然后再进行语言转换。虽说不可能完全传递原文读者所拥有的阅读体验,但尽量做到最大化。悬疑小说的最终效果便是给读者带去娱乐性的体验,故事情节更有临场感,才能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所以在悬疑小说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以读者感受为衡量尺度,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翻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