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士慎及其诗歌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we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汪士慎是“扬州八怪”之一。“扬州八怪”是是清朝中叶活跃于画坛的一个职业画家群体。后人更多地是关注他们的画作,而忽略了他们在文学上的成就。对于汪士慎的研究也是如此。因此,本文拟从汪士慎的生平经历入手,对他的画作、性格、诗歌内容和艺术风尚等予以全面观照。正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汪士慎的生平与交游。笔者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从汪士慎的生平展开,通过考察他的少年、中年及晚年的经历,了解他的心路历程,对他的一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把握,同时对他在扬州寓居期间有过交往的几个重要人物也做一研究。重点论述了汪士慎和高翔、金农的交往,从而更深层次地把握他的心态与经历,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第二部分,通过介绍汪士慎一生所嗜爱的两样东西——梅花和茶,来展示他的个性特征。汪士慎善画梅花,而对梅花的嗜爱,既符合他的个性特征,也在他的诗歌作品中有所反映。而对茶的嗜爱,也对他的性格有所影响,在他的诗歌中有所体现。因此,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观照,可以更深层次地把握他的个性特征,了解他的人格魅力,从而更好地观照他的画作与诗歌。第三部分,重点考察汪士慎诗歌的具体内容。本文对其诗集《巢林集》中的诗歌进行分类,选出最能体现他的诗歌特点和性格特征的七类诗歌加以研究,分别是:怀人诗、送别诗、酬赠诗、写景诗、咏物诗、题画诗和挽诗。汪士慎一生布衣,因此他的诗歌内容更多地关注日常生活及友人,虽然题材不够广泛,但是通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更多地观照诗人的生活及其内心世界,而且也可以从中考察同时代文人的生活和审美趣味,因此仍具有一定的价值。第四部分,论述了汪士慎诗歌的艺术风尚,即清冷峭拔、朴实自然、崇尚真情,并论述了这些艺术风尚的成因以及在诗歌中的体现。其清冷峭拔的艺术风尚,有时体现于诗歌中的直陈其事,有时体现于一些清冷的意象之中,有时则体现于诗歌内容的悲苦;其朴实自然的艺术风尚,既表现于诗歌题材内容的朴实无华,也体现于诗歌语言的自然晓畅;其崇尚真情的艺术风尚,则体现于众多对亲情、友情有所眷恋的诗歌之中。本文采取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纵向研究,对汪士慎不同时期的经历加以分析和论述,了解他一生的心路历程,从而更好地了解他的性格和品质。通过横向研究和对比,将汪士慎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与同时代与他交往的友人进行对比,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汪士慎的性格特征与作品的特色。此外,通过分类研究的方法,对汪士慎的诗歌作品进行分类,了解其不同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艺术风尚和诗人的心理特征,全方位、多角度地去认识汪士慎,获得更多的认知。
其他文献
为了综合利用粉煤灰以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燃煤电站输灰系统多采用气力输送系统。本文以某公司气力输灰系统为实例,阐述气力输送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设计原则、设备选择计算、
数据中心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运行着成千上万台服务器,在这些设备上部署着诸如ERP、SAP、OOS、FTP等各种服务和应用,未来云数据中心和大型IDC机房.其规模更将是日益扩大:信息技
土壤圈处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交接处,物质能量流动复杂,它是人类得以进行正常生产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不可或缺。而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是维持人
从现象学的角度来看,心理复原力(resilience)是指个体在经历困境或创伤后仍然能回复到良好适应状况的现象,其中,重大困境和积极适应是心理复原现象的核心特征。在本研究中,心
产品战略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战略目标,根据市场需要变化和企业实力,对其所生产与经营的产品发展方向所作的全局性谋划。本文运用BCG矩阵分析法、PEST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S
校园题材电视剧《十八岁的天空》的热播在社会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剧中古越涛老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文艺作品来源于现实生活,电视剧中古老师的成功案例能
我们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有弹力(即接触挤压),并且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但接触挤压且相对静止的两物体间有无相对运动的趋势,判断起来并不那么简单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结合目前我国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的形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推动改革的深化发展。但事业单位
讯问是刑事侦查阶段的一项常规措施,简言之,其为侦查人员以言词方式向被讯问人提问,以期获得案件相关事实的陈述。作为刑事诉讼中一项由公权力主导的侦查措施,讯问本身即具有
唐代是我国人物画发展的高峰时期。人物画的发展经历了秦汉时期的质朴豪放、魏晋时期的含蓄隽永,到唐代进入到一个新的蓬勃发展的辉煌时期。仕女画发展至唐代,在内容、题材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