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学生喜爱的古风音乐研究 ——以双流艺体中学的音乐教学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yanfang1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风音乐是目前中学生群体中最受欢迎的音乐之一。这种音乐在风格上融合了新民乐、新雅乐、中国风的特点,在音乐中大量使用诗歌体、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再配合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方式,并适当的加入情景对白等内容,具有一定的审美性与研究价值。当前对于古风音乐的研究成果丰富,在古风音乐的基本概念与特点研究、古风音乐歌词的语言学研究、古风音乐的传播与推广研究、古风音乐歌词的文化内涵研究,以及古风音乐歌词对文化的传承研究等方面都有不少研究成果,但是,关于古风音乐在中学生音乐课堂上的影响和实践还几乎无人涉及。本文拟以中学生所喜爱的古风音乐为抓手,从音乐审美、音乐传播、音乐接受等角度探讨了古风音乐在中学生群体中流行的主要原因,并将中学生喜爱的古风音乐从歌词内容上分为三类,每一类以一首作品为例,分析了其歌词以及音乐上的特点。最后,本文结合古风音乐的特点以及对学生影响力,探讨了古风音乐服务于中学音乐教育的可行性。从研究方法上,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案例分析、参与观察和比较研究的方法界定了古风音乐的概念,总结了其传播途径和在中学生的流行的原因。除此之外,我们结合问卷调查法,探究了中学生喜爱古风音乐的原因。各方面研究结果显示,古风音乐在中学生中大受欢迎并非偶然,与中学生的情感诉求、艺术审美、群体文化认同等都有关系,因此本文结合音乐课标要求,从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三个方面探讨了学生提高学科核心素养的可行性。并根据其创作特点阐述了古风音乐对于提升中学生文化素养的积极作用,从歌词来说,古风音乐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推动作用,从音乐本身来说,古风音乐对于中国传统五声调式的运用也值得进一步探究与学习。在引导学生欣赏此类音乐时,也因从音乐的调式调性、节奏节拍、旋律进行方向和音程关系等多方面对音乐进行分析总结,由此更加深入地学会鉴赏音乐。
其他文献
《伊多梅纽斯》作为莫扎特歌剧创作成熟时期的第一部作品,同时也是一部具有突破性的正歌剧作品,它在歌剧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以歌剧中的主人公伊多梅纽斯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逐步细化分析。正文分为了四个章节。第一章是对《伊多梅纽斯》的创作背景、创作特点以及剧情发展进行简要概述。第二章是对伊多梅纽斯进行人物分析,通过戏剧分析与音乐分析相结合,以宣叙调为切入点,对人物心理在歌剧中的发展路线进行讨论。第三章是以第
我国,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器乐教学已逐渐普及,并被国家教委正式列入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现行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器乐教学部分指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乐文化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音乐的体验,在学习器乐的进程中学习音乐,提高素养,这就决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学的性质。从2019年开始,重庆市高新区也开始全面推进器乐进课堂的教学模式,这是我们音乐学
舞蹈影像也被称之为电影舞蹈,电影的技术及现代舞的诞生时间皆为19世纪末,舞蹈影像所具有的特殊性即针对于运动瞬时间的捕捉以及快速将画面记录下来的属性,为人类更为精准的理解人体的运动提供了较为可观的探索性。这时,舞蹈影像便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虚拟现代产业/VR等新兴产业发展大有可为,并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信息时代的需求正逐步扩张,舞蹈影像的特性在于其本身能够超越或填补传
在高校小提琴教学中,学生多是学习演奏西方古典乐曲,对中国小提琴乐曲接触甚少,新时代下,我国的音乐课程应体现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感。我国民族众多,地域辽阔,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与民族特色,学生应通过学习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了解我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新疆音乐文化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且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使新疆地区的音乐特征十分鲜明。许多音乐家都曾驻扎在这里采风创作
学位
李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被称之为“钢琴之王”。他在钢琴演奏中,将高超的技术发挥到极致,形成浪漫辉煌、富有个性的演奏风格。他的创作领域极其宽广,其中钢琴作品的创作是尤为重要的一部分。他偏好标题音乐,音乐的内容常常与文学或哲学相结合。《奥伯曼山谷》是李斯特的钢琴套曲《旅行岁月》第一集《瑞士游记》中的第六首,其创作灵感来自于法国作家塞南库尔的小说《奥伯曼》以及英国诗人拜伦的诗歌
随着美术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在2001年国家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课程条例中首次提出:“学校可以结合本地的优势和传统开发适合的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同时进行”,“校本课程”概念随之出现。承载了地域大众文化核心内容的婺剧,是金华这一方水土的独有特色,是值得被继承与发扬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论文借助“婺剧”这一地方戏曲文化作为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主题,希望通过这些主题课程的
本杰明·布里顿是20世纪英国音乐史上不可多得的把传统与现代音乐手法完美融合及创新的作曲家。《摇篮曲的魅力》是他创作于1947年的一部声乐套曲,共包括五首歌曲。其每一首歌曲的诗歌与音乐完美融合,在情感的表达上可以被视作一部戏剧独角戏。布里顿在这首声乐套曲中既吸收了英国传统音乐的写作手法,又采用了各种现代技法,在融会贯通中形成了自己的语言,能够很好的体现出他兼收并蓄的创作风格。本论文把视角聚焦在此套曲
我国实行课程改革已经十年有余了,这是一场从中央到地方基础教育领域同时进行的整体变革,是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根本基础。但改革并不是一直顺利的,由于我国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因而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以重庆市丰都中学作为研究对象,并且着重于讨论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以音乐课程为出发点,调研自“新课标”实施以来丰都中学在音乐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其如何及时解决,提出建议并制定解决方案
“听”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学校也非常重视“听”的教学。然而,目前在我国,听力是很多中学生的难点,且很多中学生对听力学习兴趣不大。目前,很多一线教师都意识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很重要,但是大部分教师拘泥于之前的旧方法,即听写单词,让学生跟读课文,做习题等等。虽然老师们下了功夫,做了功课,但是效果不理想。本文通过改变听力练习方式,采用语篇听写,希望改进目前的听力教学方式,希望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