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课题主要通过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并观察分析治疗结束后的临床效果和对患者血清总Ig E、C3、C4的影响。方法:为研究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随机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9月本院皮肤科门诊及住院部的慢性荨麻疹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予盐酸西替利嗪片每晚10mg口服;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主要通过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并观察分析治疗结束后的临床效果和对患者血清总Ig E、C3、C4的影响。方法:为研究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随机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9月本院皮肤科门诊及住院部的慢性荨麻疹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予盐酸西替利嗪片每晚10mg口服;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对每位患者进行血清总Ig E、C3、C4的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风团数量、瘙痒程度、生活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共进行4周。结果:1.所选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0例,男9例,女21例;年龄16~60岁,平均(37.7±11.7)岁,病程平均(9.90±4.65)周,UAS7评分(25.37±4.70)分。对照组30例,男8例,女22例;年龄14~60岁,平均(40.8±13.6)岁,病程(8.53±4.47),UAS7评分(23.27±4.45)分。两组基本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病情活动程度评分(UAS7)均有下降,且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减轻症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总Ig E水平均高于正常水平,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清总Ig E水平均有下降,且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补体C3、C4治疗前均处于正常水平,治疗后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均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结束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治疗组13.3%,对照组10.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穴位埋线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较单纯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有更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两者无明显差异,是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2.穴位埋线联合盐酸西替利嗪能够更明显降低患者血清总Ig E水平,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3.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清总Ig E高于正常水平,补体C3、C4水平正常。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通过细胞实验探讨华蟾素注射液对胶质瘤(Gliomas,LGG)U87细胞增殖、凋亡、迁移的影响。研究方法:1华蟾素(Chinese Toad)注射液对胶质瘤细胞毒性检测:培养完成胶质瘤U87细胞后,加入不同浓度的华蟾素注射液,再次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加入10ul CCK-8溶液,继续培养,用酶标仪检测在450nm处的吸光度值。2华蟾素注射液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取对数生长
太赫兹作为目前为止尚未被广泛应用的电磁波谱,在通信、检测、医疗等各个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太赫兹滤波器作为太赫兹系统中举足轻重的功能器件,一直吸引着世界各国广大研究人员的目光。具有高性能且结构简单的太赫兹波段的滤波器一直是各国研究人员追求的目标。按照一定周期性规律排列的金属亚波长结构在太赫兹波段可以表现出新颖的电磁特性。本文基于分形几何和分裂环结构先后设计了单频段、双通带和多频段三种不同选频功能
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是一种水溶性不饱和酰胺,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能影响人和实验动物认知功能,但由于其毒性机制尚未明确,仍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姜黄素(Curcumin,Cur)具有抗炎、抗氧化、抑制Aβ形成和聚集的作用,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尤其是AD的防治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体外实验方法观察Cur能否改善ACR对学习记忆相关通路和蛋白的影响,为探索缓解ACR学习记忆损
目的: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预后与其罹患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其中20%AP患者将发展为重度(死亡率约为40%)。因此早期识别严重或致命性AP患者,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目前临床评估AP严重程度指标有很多种,各有优缺点。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II)、Imr
混合选别过程包括磨矿环节、浓密环节和浮选环节,是实现高效选矿的重要方法,其中浓密过程和浮选过程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浓密过程是根据重力沉降原理实现矿浆的固液分离的物理过程,浮选过程是利用矿物表面的自带的或者由药剂作用得到的亲水性和疏水性的差异将有用矿石与脉石分离的物理过程。浓密过程是浮选过程的上游环节,控制目标是令浓密过程的矿浆浓度稳定且保持在工艺约束范围内,经过浮选过程得到的精矿品位和尾矿品位在目标
目的:探究血浆锰水平及其抗氧化酶相关基因Mn SOD rs4880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关联性,为NAFLD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基于病例对照1:1匹配的研究设计,共纳入1838名研究对象。其中依照中华医学会NAFLD诊疗指南确定的病例组与非NAFLD的对照组各919名。血浆中的锰浓度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背景和目的:乳腺癌已经成为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而在乳腺癌患者中,ER阳性乳腺癌患者所占比率最高。目前我国肥胖人群逐年增长,肥胖及其并发症引起的问题也越来越尖锐。腋窝淋巴结转移作为乳腺癌中最常见的转移方式,同时也是影响乳腺癌预后最重要的因素,研究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以评估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目前,ER阳性乳腺癌和肥胖的关系并不十分明确、肥胖和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也不明确,仍需要我们去探讨和发
目的:通过对国医大师李士懋传承工作室保存的医案库及出版物等相关文献整理与分析,研究和传承李士懋教授诊治胸痹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为胸痹中医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国医大师李士懋传承工作室保存的医案库及出版物等相关文献资料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整理分析、数据挖掘等方法,全面分析、整理、归纳李士懋教授诊治胸痹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对李士懋教授平脉辨证思辨体系诊治胸痹
人类对外界信息的获取,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图像,而图像作为信息载体,其在获取和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噪声的影响,会影响到对图像的进一步使用。因此,对图像进行去噪处理是十分有必要性的。本文深入分析了传统去噪算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优缺点,针对现有图像去噪算法在提升去噪性能的同时,伴随图像边缘信息丢失的问题,基于自适应中值滤波(Adaptive median filtering,AMF)算法提出两种侧重点不同的
自1969年美军以科研为目的设立互联网以来,短短的半个多世纪互联网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虽然中国的互联网起步较晚,在1994才接通第一条国际专线,但随着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中国现已成为世界上互联网行业最为发达的几个国家之一,并拥有众多的互联网企业。中国自互联网发展进入快车道以来,互联网行业经历了千团大战(2011)、电商大战(2012)、在线旅游大战(2013)、O2O外卖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