蠊缨滴虫病的初步证伪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fhx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自首例蠊缨滴虫病被报道后,越来越多的病例报道涌现,甚至一篇文献就报道了24例蠊缨滴虫病。目前蠊缨滴虫病诊断方法主要为显微镜下形态学诊断,然而,人体脱落的纤毛细胞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与蠊缨滴虫有相似性,随之而来的是对蠊缨滴虫病诊断方法可靠性及该病是否存在的争议。该病的误诊将会误导临床治疗,造成病人病情延误及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更好的诊断方法及更真实的结论来结束目前的争议,并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方向。本文拟从病例分析与分子诊断两方面入手,在不干预临床治疗的情况下,追踪病人治疗过程和治疗结果,同时,从蟑螂后肠道获取与前人文章中外观高度相似的蠊缨滴虫,并以其管家基因GAPDH为靶序列,使用前人用于Cristamonadida目(下级中包括蠊缨滴虫)的兼并引物,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方法检测临床标本,为现在的诊断和治疗争议提供新的解决方法。方法(1)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泡灌洗液,若发现“蠊缨滴虫”便记录其病人ID并追踪其病情。(2)解剖蟑螂(美洲大蠊)后肠道,镜检鉴别获取与前人文章中外观高度相似的蠊缨滴虫活体。(3)合成引文中的缨滴虫属GAPDH基因引物。(4)建立以RT-PCR技术为核心的蠊缨滴虫基因组的检测体系,并对其检测性能进行评价。(5)最后利用上述RT-PCR检测体系检测临床可疑标本。结果(1)在不干扰临床治疗下,通过分析肺泡灌洗液有“蠊缨滴虫”的156例病例发现,临床医生通过使用抗菌药物及物理治疗同样可以治愈患者。(2)证明蠊缨滴虫的引物可用。(3)RT-PCR的检测性能评价:(1)与人体痰液的细菌、真菌及人基因组DNA不存在交叉反应。(2)将0.5ml的无虫体痰液中混入蠊缨滴虫,最低检测限可达到5个虫体。(4)RT-PCR检测临床标本中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蠊缨滴虫”(镜下不能证明其为纤毛细胞还是蠊缨滴虫,且细胞数在5个以上),156组“活动细胞”均为阴性。结论蠊缨滴虫及纤毛细胞外观的相似性及痰液和肺泡灌洗液环境的复杂,使得纤毛细胞很容易被误诊为蠊缨滴虫。病例分析和实验结果同时表明:大量文献所报道的蠊缨滴虫病很值得商榷,本文更倾向认为蠊缨滴虫并没有感染人体,而是纤毛细胞的误诊。
其他文献
【正】 中国科技文化近代化,经历了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发展历程,它是在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过程发展形成的。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处理西方科技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模式匹配是模式间的一个二元操作,它以源模式和目标模式为输入,以两个模式中元素(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对应于关系的属性)间的映射关系作为输出。随着数据库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模
反馈在写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尽管已有的研究已经较为详细地考察了书面纠正性反馈对于学生写作的影响,但尚未系统探究学生针对书面反馈的修改行为。为了弥补上述不足,本研究
西周是汉语发展史上一个比较重要的时期,上承商代,下接春秋战国,时间近三百年,西周汉语研究是上古汉语研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相比西周传世文献,西周时期最重要的
置身于市场化、数字化日益彰显的文化语境中,新世纪儿童文学也逐渐形成了多元共生的格局。少年小说着力于对历史、现实和心灵世界的深入开掘;畅销童书在制造出版神话、引发儿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电站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锅炉是电站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结构复杂,工作效果不一,而且锅炉在电站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泄漏和爆炸。只有科
湘西世界无疑成为了沈从文的代言词,成为沈从文津津乐道的文化诉求对象,成为其独有的精神境界。"风俗画家"沈从文笔下真实而虚幻、神秘而淳朴的湘西世界,成为让无数人心驰神
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既是贯彻执行国家的要求,又是新时代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
<正>归脾汤是中医经典名方之一,千百年来,凭借其独到的临床疗效为历代医家所常用。现就其组方及其在内妇科中的临床应用,作一评析。1组方周密功效明确归脾汤来源于《济生方》
近年来,脑电波信号(EEG)的检测与应用技术水平正在逐步提高。随着可穿戴生物传感器的发展,脑健康状态管理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利用可穿戴式脑电仪对EEG的监测分析可以实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