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实施对社会、家庭和学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家庭与学校通过合作教育,使学生素质得到全方位提高,通过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能够使学生受到的教育更加全面,学生在学校的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同时,家长也需要学校在教育子女方面给予指导。然而,合作关系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并不十分和谐,家校双方对目前合作的满意度并不高。笔者作为一名有着8年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旨在发现高中阶段家校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对促进高中学生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为了详细了解家校合作中双方满意度不高的原因,选择了来自吉林省洮南市的四所普通高中的200名学生的家长和100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辅之以访谈法,比较法等。从家校合作的合作方式、合作内容、合作意识、参与程度、合作机制五个维度体现家校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调查结果,总结出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1.合作的意识弱,缺乏合作的氛围。2.合作的内容、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的沟通。3.合作过程缺乏互动,单项交流为主4.合作机制不完善,缺乏评价体系。对于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主要为:1.家庭层面,家长对合作教育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不明确,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造成了家校合作的差异,家长的文化程度不同造成了家校合作的差异。2.学校层面,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局限,教师素质的不足,家校合作政策制度的残缺。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出以下建议:1.树立教师与家长正确的家校合作观2.完善学校关于家校合作的组织机构。3.拓宽合作渠道,制定家校合作计划。4.培养家长合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