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金融自古有之,存在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它也并非只存在于某一国家或地区,而是遍及广大发展中国家以及某些发达国家。民间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双重的。从积极意义来看,民间金融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解决了民营经济发展中资金不足的瓶颈问题。同时,民间金融提高了资金配置效率,与国有金融体系形成了互补。在消极影响方面,它对国家宏观金融政策、经济政策、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影响了正规金融的发展。我国是一个正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发展中大国,民间金融问题十分突出。因此,如何发挥民间金融的积极作用、规避其消极影响,一直是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湘西融资事件的发生、发展、处理以及由本次事件所折射出的社会心态扭曲与制度缺失,在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历史中有着特殊的代表性。本文运用逻辑分析、案例分析和供需分析相结合等方法,结合湘西地区民间融资的实践,考察湘西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的问题,深层次挖掘民间金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策略。本文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对中小企业融资和民间金融进行了文献综述,对非法集资进行了界定;二是直接切入湘西民间非法集资的典型案例,分析了其不良影响;三是指出湘西民间金融失范的主因是民间金融供需存在较大缺口和当地政府在引导规范民间金融过程中缺位;四是联系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及我国实际,对如何规范民间金融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本文研究表明,民间金融是在制度供求的双重作用下,作为诱致性制度创新而产生的,民间金融发展不规范的负面效应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从微观层面看,不利于中小企业的融资;从宏观层面看,会使经济社会稳定面临挑战。本文分别从如下三个方面给出了规范湘西民间融资的政策建议:一是优化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的制度环境;二是对民间金融要进行有效监管,主要是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和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三是要资金的供给方进行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