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内在时间意识尤为关注的现代语境中,王尔德的《莎乐美》呈现出了“瞬时审美”的特征,本文将以此为立足点,探究“刹那即永恒”所强调的瞬间美感体验对个人主体的建构作用,探讨艺术创造的审美时刻对现代人的意识与感受力的更新作用。本文共分五个部分。引言部分从现代文学对“瞬时美”的关注出发,阐述“莎乐美”这一文学形象在十九世纪文学界盛行的原因,点明王尔德对瞬间感觉的关注。文献综述部分在例举国内外研究现状之外,梳理了近现代“莎乐美”的形象演变并指出其相应的文化内涵。第一章关注“狂喜的瞬间”,从中国新感觉派对《莎乐美》的仿拟出发,点明欲望的题旨,考察欲望主体在瞬间强烈感觉中的沉溺,以及由此导致的主体时间意识的丧失与主体之失落。第二章关注“真实的瞬间”,指出莎乐美之吻所表征的“刹那即永恒”观念通过对时间的空间化达到主体意识的高扬,空间化后的“至高瞬间”即为“身体——主体”在当下情境中自我意识最凸显的时刻。第三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探讨“‘瞬时’的悖论”,指出“刹那即永恒”的时间观对于个人主体性建构而言是一个悖论式的存在:沉溺于当下感觉的欲望主体面临着自我陷落的危险,但这一主体同时又是高度个人主义的,可以通过对瞬间的空间化摆脱外在羁绊,高扬自我。本章节将结合文本探讨这一悖论形成的原因,指明其对主体自我确证的启示性在于——主体当在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中确证自我、拯救失落,在“当下”的情境中注入“过去”与“未来”的维度,创设整体性的意识境遇,以瞬间的崇高打破虚无。结语部分指出《莎乐美》瞬时审美观的核心在于开拓主体意识在当下确证自我的可能,启迪在线性时间中奔走的我们,通过瞬间感受的直观体验找寻真实的自我、寻求拥有未来向度的自我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