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区域的均衡协调发展,近年来制定了包括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一系列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方针,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各地区经济基础、自然条件以及功能定位差异的客观存在,使得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均衡发展仍然是我们需要长期面对的艰巨任务。要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研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而金融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在推动力,在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无论从国际经验还是改革开放后国内经验,都表明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因此系统的认识金融发展的规律、正确评判区域金融发展状况和发展阶段、最大限度发挥金融资源推动及协调经济发展的作用,对于我们协调均衡发展国内经济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学习了前人成果以及对我国金融、经济发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描述金融发展规律的理论“金融生命周期”论观点。生命周期论认为事物发展经历的是诞生、成长、成熟、衰退的生命周期。在每一个时期里面事物的状态、特征是不同的,生命周期论强调了成长的阶段性。金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在金融发展水平的不同阶段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不同的。“金融生命周期论”描述了一个经济发展周期内金融发展的轨迹,可以根据此理论来更清楚的认识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金融与经济的关系状况。认清了金融发展具有生命周期性这一发展规律后,就可以更好地确认地区金融发展阶段,引导区域金融发展使之快步进入高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采取措施来延长这个成熟阶段以及把区域金融发展已经步入衰退时期的状态调整回金融发展稳定阶段,从而使金融资源发挥出协调均衡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本文结合金融发展规律,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以中国(发展中国家)、上海(东部相对发达地区)、安徽(中部发展一般地区)和西藏(西部欠发达地区)为区域研究对象做了具体的实证分析。分析思路主要是:以四个区域十几年来经济发展水平、就业人数和金融机构现金支情况三个指标为样本研究对象,建立以经济发展水平为被解释变量、就业人数与金融机构现金支出为解释变量的线形模型;得出区域金融对于区域经济影响程度,通过相关系数θ,发现区域θ值的差异,以全国θ值为基准对比其他区域θ值加以解释;相关实证结论解释以及对不同区域发展区域金融的政策建议。本文最终的研究目的就在于试图描述如何在全国区域范围内去了解目标区域的金融发展状况、如何判定目标区域金融发展处于生命周期中的哪一阶段以及如何根据各阶段的特点去引导金融发挥出最大限度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