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路运输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铁路运输业跨越式发展,使得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并密切联系着其他产业部门。对铁路运输业进行关联度以及经济效应研究,明晰铁路运输业和其他产业的联系程度,可为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铁路运输业与其他产业的共同进步提供理论指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本研究对中国投入产出表进行整理,将所有国民经济产业部门整合合并成包含铁路运输业的20个产业部门,建立相应的产业关联指标,构建投入产出模型,分别对最初投入结构系数、最终使用结构系数、中间投入率、中间需求率、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直接分配系数、完全分配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进行分析,其次对投入产出表中的里昂惕夫逆矩阵进行结构分解,将铁路运输业的经济效应分解成乘数效应、溢出效应以及反馈效应。
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201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进行计算,对各指标进行量化分析,揭示了铁路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铁路运输业劳动者报酬在最初投入结构中占比最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最终使用主要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其具有较高的中间投入率以及中间需求率,属于基础型产业部门,其对金融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最大,说明金融业对铁路运输业的贡献最大,其对制造业的完全消耗、直接分配、完全分配系数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是最大的,说明其对制造业的不仅仅有较强的完全拉动作用,还有较强的直接和完全供给推动作用,其具有较低的影响力以及感应度系数,但影响力系数接近感应度系数的一倍,说明铁路运输业主要以需求拉动为主,其溢出效应最大,反馈效应最小,说明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以溢出效应为主。
通过对2002、2007、2012与2017年的铁路运输业相关指标的对比分析,揭示了铁路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变化程度。结果表明:铁路运输业的产业结构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一直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最终使用主要用于最终消费支出,中间需求率居高不下,中间投入率在2007年到2012年间完成了质的飞跃,使得铁路运输业实现了从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向中间产品型产业的跨越,其对制造业的直接消耗、完全消耗、直接分配、完全分配系数都是相对较大的,说明了其对制造业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其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都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但影响力系数远远高于感应度系数,说明铁路运输业的辐射能力相对较强,其溢出效应总是最大,反馈效应总是最小,说明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一直都以溢出效应为主。
本研究对中国投入产出表进行整理,将所有国民经济产业部门整合合并成包含铁路运输业的20个产业部门,建立相应的产业关联指标,构建投入产出模型,分别对最初投入结构系数、最终使用结构系数、中间投入率、中间需求率、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直接分配系数、完全分配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进行分析,其次对投入产出表中的里昂惕夫逆矩阵进行结构分解,将铁路运输业的经济效应分解成乘数效应、溢出效应以及反馈效应。
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201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进行计算,对各指标进行量化分析,揭示了铁路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铁路运输业劳动者报酬在最初投入结构中占比最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最终使用主要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其具有较高的中间投入率以及中间需求率,属于基础型产业部门,其对金融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最大,说明金融业对铁路运输业的贡献最大,其对制造业的完全消耗、直接分配、完全分配系数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是最大的,说明其对制造业的不仅仅有较强的完全拉动作用,还有较强的直接和完全供给推动作用,其具有较低的影响力以及感应度系数,但影响力系数接近感应度系数的一倍,说明铁路运输业主要以需求拉动为主,其溢出效应最大,反馈效应最小,说明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以溢出效应为主。
通过对2002、2007、2012与2017年的铁路运输业相关指标的对比分析,揭示了铁路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关联变化程度。结果表明:铁路运输业的产业结构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一直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最终使用主要用于最终消费支出,中间需求率居高不下,中间投入率在2007年到2012年间完成了质的飞跃,使得铁路运输业实现了从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向中间产品型产业的跨越,其对制造业的直接消耗、完全消耗、直接分配、完全分配系数都是相对较大的,说明了其对制造业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其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都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但影响力系数远远高于感应度系数,说明铁路运输业的辐射能力相对较强,其溢出效应总是最大,反馈效应总是最小,说明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一直都以溢出效应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