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D44v6与MMP-9在唾液腺的正常组织和各型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互联系,以探寻它们的表达在唾液腺肿瘤浸润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选自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1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手术切除的唾液腺肿瘤组织存档蜡块(其中唾液腺正常组织15例、良性组织20例、恶性组织59例),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CD44v6与MMP-9在各组织块中的表达情况及定位,镜下观察染色后的组织,统计评分,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唾液腺正常组织15例、多形性腺瘤20例、腺样囊性癌48例,多形性腺瘤癌变11例中CD44v6及MMP-9表达情况:发现(1) CD44v6在涎腺正常组、多形性腺瘤组、腺样囊性癌组与多形性腺瘤癌变组四组阳性表达率比较(χ~2=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4v6在ACC腺样型、管状型和实体型三组阳性表达率比较(χ~2=6.756,P=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实体型中表达最差,与腺样型、管状型比较(χ~2=4.591,P=0.032,χ~2=5.060,P=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4v6与腺样囊性癌以肿瘤部位、性别、年龄、TNM分期各组之间的阳性表达率比较(χ~2=0.039,P=0.843;χ~2=2.459,P=0.117;χ~2=0.117,P=0.000;χ~2=0.170,P=0.91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 MMP-9在涎腺正常组、多形性腺瘤组、腺样囊性癌组与多形性腺瘤癌变组四组阳性表达率比较(χ~2=13.174, 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MP-9与腺样囊性癌以肿瘤部位、性别、年龄各组之间的阳性表达率比较(χ~2=0.000,P=1.000;χ~2=0.440,P=0.507;χ~2=0.627,P=0.4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NM分期中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组间的阳性表达率比较(χ~2=6.531,P=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期与Ⅲ期和Ⅳ期组间的阳性表达率比较(χ~2=6.421,P=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CD44v6与维持涎腺正常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有关,CD44v6表达下降或缺失可能与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的病理分型有关;2.腺样囊性癌MMP-9表达上调加速了ECM的降解,为肿瘤细胞的侵袭与浸润提供了必要条件。3.在腺样囊性癌中,CD44v6表达的改变或丢失导致肿瘤细胞间粘附力下降,MMP-9表达上调对加速ECM的降解,可能进一步加剧了肿瘤的侵袭与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