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危机与认同——陈可辛电影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gsang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成功向大陆进军的香港导演的领军人物之一,陈可辛的电影作品历来备受大众关注,尤其是将内地作为市场后“陈可辛制作”已经具有了品牌影响力。从为吴宇森《英雄本色》做翻译进入电影行业,到独立执导第一部故事片《双城故事》,再到一鸣惊人的《甜蜜蜜》,转战内地后的《武侠》《投名状》及之后延续怀旧风的电影《中国合伙人》等,这一路的创作都显示出陈可辛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对人性的深刻挖掘,及由此而来的对影片中人物身份不同层面的焦虑与认同。  本论文以《双城故事》《金枝玉叶》(Ⅰ、Ⅱ)《麻麻帆帆》《新难兄难弟》《甜蜜蜜》《三更之回家》《如果爱》《投名状》《武侠》《中国合伙人》《亲爱的》几部电影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影片中的人物身份危机及认同切入,深入探讨陈可辛电影的主题——三个层次的身份危机与认同的内涵及其影像风格的表达。全文通过四个部分论证陈可辛电影中的身份问题:  第一章从无根的漂泊经历入手,通过影片中以自我为核心的身体和心理体验,分析了人与自我关系的自我身份焦虑、认同危机与最终的自我身份认同。  第二章从社会矛盾凸显的三个方面:位阶差异、代际危机、法外情解读人与他人关系为主的社会身份危机与认同。  第三章从国族认同角度分析:国族叙事的被遮蔽、在场的缺席者、缺席的在场者,通过个人与国族的关系分析国族身份危机与认同。  第四章分析影片的写实风格和怀旧音乐的使用。陈可辛通过“镜面呈现”客观写实的影像展现人性的丰富与复杂,怀旧歌曲充当叙事角色。形成了个人化风格特色明显的影像语言。
其他文献
海登·怀特(Hayden White,1928-)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历史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被视为新历史主义批评的理论旗手。他主导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历史领域的语言叙事学转向,其代表作《元史
寒冷的冬季,本是万物蛰伏之时,可这料峭寒风一吹,血管就容易受刺激,血压也跟着不淡定了。本期,武国忠医师教给大家一个降压妙法。  捶胸顿足可使气血相对平衡  ●本刊记者:以前您给我们介绍过按摩中府穴、云门穴来治疗高血压。有不少读者反馈说,效果非常好。那除了穴位按摩,还有其它更加便捷的降压方法吗?  【武医师】 当然有。大家都知道有个词叫义愤填膺,说的是人一生气以后,胸中大气上逆,布满于胸,有一种被气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很多人都听过这种说法:中老年人要少吃肉,肉吃太多会导致三高。其实,这是错误的。中老年朋友如果不注意营养均衡,拒绝吃某些食物,反而容易加快身体器官功能衰退。  营养专家指出,中老年人应该吃肉,只是吃法要注意。吃肉并不一定会导致胆固醇上升!   吃肉应该尽量吃瘦肉  人体内的胆固醇有两个来源,大约70%-80%由肝脏合成,只有一小部分是来自于饮食。而且,食物中的胆固醇其实是一种脂类。它是人体细胞膜的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