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末,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美国首先进入消费社会,消费主义成为其主流价值观。20世纪60年代以后,消费主义迅速向其他国家蔓延,80年代末进入我国,冲击着我国百姓特别是青少年的消费价值观。在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广大的青年大学生虽然消费状况整体上呈现出实用性、多样性、新潮性和个性化等特点,但也出现了不可避免的消费误区,比如盲目高消费、攀比消费、超前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等等。这些消费方式和观念与我国目前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相符,必须重新审视消费主义给我国当代大学生消费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大学和家庭消费道德教育的不足所造成的后果。鉴于目前大学生所面对的消费主义思潮的不良影响,迫切需要加强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用勤俭节约的传统道德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武装大学生头脑,使他们早日脱离消费主义的樊篱,形成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消费主义思潮的缘起及其在我国的传播。消费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主要表现为奢侈品消费的大众化以及炫耀性消费和奢侈浪费。20世纪80年代,消费主义开始在我国泛滥,并对我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第二部分: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检视及道德评价。大学生作为我国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消费主要包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和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等。从整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是由于消费主义的影响,大学生们的消费也存在不少误区,不符合当代社会所倡导的核心价值理论,也与我国优良的传统美德格格不入。第三部分:论述了加强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和现实条件。强化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是基于大学生目前的消费误区和消费主义的不良影响提出的。通过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摒弃以前错误的消费方式,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还能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世界绿色运动的兴起以及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提出为我国大学生进行消费道德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第四部分:当代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对策分析。进行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就是要让他们合理消费,树立科学的消费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学校、家庭、社会等不同角度出发,结合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不仅要从理论知识上,还要从社会实践上,进行一次全方位、多层次的消费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