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外涂普萘洛尔凝胶对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IHs)患儿血浆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oF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普萘洛尔凝胶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可能机制,以寻找治疗婴幼儿血管瘤高选择性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普萘洛尔凝胶治疗的33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采用Achauer分级标准评估疗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儿治疗前、治疗后1、3月血浆bFGF、MMP-9、VEGF、肾素和ATⅡ水平,并将其治疗前的结果与30例同龄健康婴幼儿进行比较。健康婴幼儿和治疗前婴幼儿血管瘤患儿两组间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U-test检验,婴幼儿血管瘤患儿治疗前、治疗后1、3个月3个时间点中任意2个时间点的配对检验采用配对Wilcoxon符合秩检验,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 结果:婴幼儿血管瘤患儿治疗后1、3月的有效率分别为45%和82%。患儿治疗前血浆VEGF、MMP-9、肾素、ATⅡ含量均高于健康婴幼儿(362.16±27.29 vs85.63±8.14,1376.41±42.15 vs687.27±44.1,565.86±49.66 vs18.19±3.56,3.20±0.39 vs0.30±0.03, IHs患儿 vs健康婴幼儿,p<0.05),bFGF在IHs和健康婴幼儿间无明显差异(176.03±13.60 vs235.94±35.43,P>0.05)。其治疗后1、3月血浆VEGF、bFGF、肾素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271.51±18.59vs362.16±27.29,135.85±12.66 vs176.03±13.60,405.18±42.52 vs565.86±49.66,治疗后1月vs治疗前,p<0.05;240.80±19.89 vs362.16±27.29,107.31±5.82 vs176.03±13.60,325.90±35.78 vs565.86±49.66,治疗后3月vs治疗前,p<0.05),但MMP-9、ATⅡ未见明显下降(1321.18±48.74 vs1376.41±42.15,2.96±0.37 vs3.20±0.39,治疗后1月vs治疗前,p>0.05;1468.68±32.78 vs1376.41±42.15,2.47±0.27 vs3.20±0.39,治疗后3月vs治疗前,p>0.05)。 结论:婴幼儿血管瘤患儿高水平的血浆VEGF、MMP-9、肾素和ATⅡ可能与婴幼儿血管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外涂普萘洛尔凝胶减少婴幼儿血管瘤患儿血浆VEGF、bFGF和肾素水平,可能与抑制婴幼儿血管瘤的增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