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研究中医肾痿理论指导下的中药肾痿复方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的作用,为保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残余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及方法。方法:1、在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期间,纳入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在西医透析治疗基础,加中药肾痿方作为治疗,与单纯西医基础治疗进行比较研究,观察检测肾功能、肝功能、血常规、钙磷代谢、营养状态、炎症相关指标的变化。2、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变化评分。结果:1、中药治疗患者在治疗后尿量明显增加,多于治疗前,而单纯透析患者在治疗后尿量明显少于治疗前,两组间治疗前后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中药治疗前后超滤量相当,不需要增加超滤量,而单纯透析治疗,需要增加超滤,超滤量多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提高了患者血钙、铁蛋白、降低了血iPTH,而单纯透析治疗后,iPTH升高,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三月后,中药治疗患者血脂、血糖保持稳定,而单纯透析组治疗,甘油三酯、血糖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中医证型分析,亚组脾肾气虚患者中药治疗组较单纯透析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中医证型分析,脾肾阳虚患者中药后较单纯透析组治疗后血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患者在活动能力、饮食及消化功能、体重稳定程度优于单纯透析对照组,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肌肉,脂肪消耗程度明显优于单纯透析对照组,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2、中药和单纯透析患者的血液透析充分性、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炎症指标在治疗前后相当,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和单纯透析患者在残余肾功能方面,治疗前后变化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药治疗患者中医证候明显改善,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中药治疗较单纯透析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降低更为明显,其中气阴两虚、痰瘀互结患者最为明显,倦怠乏力、脘痞、畏寒肢冷、肢体麻木的症状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气短懒言、纳呆、大便不实、口淡不渴、腰部冷痛、夜尿清长、五心烦热、咽干口燥、眩晕、头痛昏蒙、呕恶痰涎的症状改善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肾痿复方能增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尿量,减少超滤量;中药治疗能改善透析患者的低钙和高PTH血症,改善营养状态,稳定代谢指标,部分患者能改善微炎症状态。中医治疗改善透析患者中医证候相关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高脂血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