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正式推出了“互联网+”的概念,要求制定“互联网+”的行动计划。这意味着“互联网+”已经纳入了国家行动计划。互联网+代表着未来,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甚至是社会形态变化的一种趋势。伴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的浪潮,我国反腐败行动自十八大以来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目前查处的省部级以上高官就多达78名,省部级以下贪腐官员的就更是数不胜数。由此可见新一代的党中央政府对腐败问题的重视。在本文中,首先对互联网+时代的相关概念和时代特点进行了相关介绍,旨在表明在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监督所应该呈现出来的形态。第三章对现如今我国制度反腐和网络反腐的现状以及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表明构建在互联网+时代下以公民参与为主体的新型网络监督机制的必要性。第四章首先是关于十八大以来一些值得关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落马官员的案例介绍和分析。关于案例的选择要表现出三个网络监督方面的特性,其一是网络监督能够倒逼网民参与机制的形成,其二是通过网络监督的参与,所能达到腐败事件地高效率处理,其三是网络监督渠道的丰富性。三者均旨在表明网络监督的有效性。第五部分是文章的关键,依据上文的分析主要探讨了如何构建以公民参与为主的网络监督机制。也就是关于构建以公民参与为主的网络监督机制的可行性分析。可行性的推出则是根据上文的有效性和必要性的分析推导而来的。具体说来,该机制的构成包括三个部分:机制运行的前期准备、机制运行的主体以及机制的维护。三者构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循环系统。每一部分的顺利运行都关乎到整体机制的达成效果。因此,文章着重分析了每一部分顺利运行的合理方法以及关键因素。本文的第三、四、五章构成了一个以“必要性---有效性---可行性”为主要线条的逻辑关系,充分而有力地论证了为什么要构建以及怎么样构建一个依托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新型的、以公民参与为主的网络监督机制。第六章则是站在网络反腐的整体视角下来浅谈公民如何借助新构建的网络监督机制,在网络反腐的大潮中更加高效地贡献自己的力量。文章的结束语部分是对我国未来反腐模式的一种展望,提出了逐渐从纪委为核心的党内反腐逐步过渡到以司法为核心的法治反腐以及以群众监督为核心的网络反腐。强调了法治在反腐中的重要性,强化了网络在反腐中的地位,以及网络作为一种反腐工具与法治反腐的相关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