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与竞争的加剧,一些现代“文明”病像流行性感冒一样在广大从业者中蔓延开来。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群体中的特大“流行性感冒”,它不仅感染面积大,而且感染之重已经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的生命质量和教师队伍的建设构成了巨大威胁,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个案分析等方式对吉林省八个平级市的206名高中生物教师进行调查,了解了高中生物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从人口统计学变量的11个方面比较了高中生物教师职业倦怠的差异情况,并进行原因分析,进而提出了缓解高中生物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本文第1章阐述了选题缘由、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其中,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心理问题的凸显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表明了教师的生存状态不尽人意。长期生活在这种不适宜的环境下机体会做出抵抗反映,其中职业倦怠是最初的反应,如不加以控制和缓解,任其自由发展倦怠就会“恶化”,进而产生无法估量的后果。所以研究职业倦怠迫在眉睫。这是选题的关键所在。在研究意义方面,本文在理论上试图对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丰富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的理论研究内涵。在实践上主要是为了改善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为教师和相关部门了解职业倦怠提供理论依据。另外也对相关的几组概念进行了关系辨析: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心理健康;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职业压力;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生存状态;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职业幸福。第2章主要归纳和总结了有关国内外学者对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的文献资料。第3章主要总结了本文研究过程和对高中生物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表明:吉林省高中生物教师职业倦怠普遍存在,而且大部分处于中等倦怠程度;教师的情绪衰竭和低成就感程度较高,去个性化不严重。以年龄为参照因素,生物教师职业倦怠发展特点如下:在教师生涯中有三个阶段比较容易出现倦怠,即刚步入教师岗位5年时期、教龄11到15年时期以及工作21年以后。第4章主要从教师、学校、社会及组织三个层面,对高中生物教师职业倦怠原因进行分析。教师自身层面的原因有四:(1)教师人格特征中存在“倦怠型”因素;(2)教师职业信念不坚定、职业期望过高;(3)教师个人生活;(4)教师不适应新课程改革。学校层面的原因有三:(1)学校管理缺乏人性关怀;(2)教师工作超负荷;(3)学生难以管理。社会及组织方面的原因有二:(1)教师与家长关系尴尬;(2)教师待遇低。第5章主要从社会及组织、学校、教师三个层面,提出缓解高中生物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社会及组织层面的对策有三:(1)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2)重点提高民办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3)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开展“有效”工作。学校层面的对策有五:(1)实施人本化管理;(2)建立科学、合理、公平的教师评价机制;(3)营造和谐型与合作型的教师人际文化;(4)为教师提供继续学习和深造机会;(5)关心教师个人生活;教师自身层面的对策有四:(1)调整心态,正确认识职业倦怠;(2)阅读文学经典,以“文”育已;(3)勤于学习,精湛业务能力;(4)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