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疏浚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底泥综合处理技术,疏浚上来的底泥需要进行脱水处理,工程上常采用絮凝沉淀的方法。在疏浚底泥的絮凝脱水过程中,底泥中重金属等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影响到后续余水的处理和脱水底泥的处理利用,本文对此展开研究,探讨疏浚底泥絮凝处理过程中重金属的迁移规律,旨在为探索重金属污染底泥处理工艺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在实验室模拟疏浚底泥的脱水过程,研究絮凝剂、助凝剂、改良剂、底泥pH值、底泥有机质等因素对铬、砷、镉、锌四种重金属迁移的影响,并对脱水底泥中铬、砷、镉、锌的赋存形态进行分析。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底泥絮凝脱水过程中,絮凝剂PAC对铬、镉、锌的迁移无明显影响,能促进砷向泥相中沉积;助凝剂PAM对铬的迁移无明显影响,能促进砷向水相中迁移,也能促进镉、锌向泥相中沉积;改良剂石灰对铬的迁移无明显影响,能大幅度促进镉、砷、锌向泥相中沉积。(2)底泥絮凝脱水过程中,底泥pH值升高有利于镉、锌在泥相中沉积,对铬、砷的迁移影响不大;底泥有机质含量增加,有利于铬、镉、锌在泥相中沉积,对砷的作用相反。(3)脱水后底泥中四种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各不相同,铬以可氧化态、弱酸提取态、残渣态为主;镉以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残渣态为主;锌以弱酸提取态、残渣态、可还原态为主;砷以残渣态和可还原态为主。助凝剂PAM有促进底泥中铬、镉、锌释放的风险,其中铬较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