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以及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如何加快我国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怎样实现产业技术生态位由价值链低端向高层次跃进成为亟需探索的问题。不少研究认为推动产业技术生态位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在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技术创新,充分发挥协作研发的重要作用。目前关于协作研发网络的研究集中在地理集群效应、结构特征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等方面,研究方法多为理论分析或模拟仿真,而针对协作研发网络以及其对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产业层面的研究成果尤为缺乏。技术生态位概念是生态学思想被引入技术创新领域研究的重要成果,应用于新技术选择与培育、技术变迁、技术能力演化、技术政策和战略制定等方面研究。学者们关于技术生态位的研究切入点和侧重点存在明显差异,其内涵、分析维度、影响因素以及测度方法均有较大分歧。由此,深入研究协作研发网络与产业技术生态位之间的内在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本研究在分析协作研发网络结构对产业技术生态位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协作研发网络结构对产业技术生态位的影响模型,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然后,以我国汽车产业为研究对象,收集1989-2011年间我国汽车产业联合申请专利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汽车产业不同时期的协作研发网络、计算整体网络结构特征值,并利用专利IPC分类号数据测度相应时期产业技术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继而运用协整理论与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即对协作研发网络的网络密度、集聚效应、中心性与产业技术生态位的关系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协作研发网络密度、中心性与产业技术生态位宽度呈倒U型关系,协作研发网络集聚系数与产业技术生态位重叠度呈U型关系。根据实证结果,为政府出台相关产业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政策提供参考,为我国汽车产业加快提升技术生态位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