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心电门控技术在急性肺动脉栓塞中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_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多排螺旋CT心电门控技术对急性肺栓塞的影像诊断价值 目的: 对比分析采用心电门控技术CT肺动脉造影(ECG-MDCTPA)及常规CT肺动脉造影(MDCTPA)两种成像方法对急性肺栓塞(PE)的影像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 选取76例行CTPA检查均为急性PE阳性患者,其中采用ECG-MDCTPA技术检查有36例及常规MDCTPA检查40例,分析内容包括: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及不同部位肺动脉栓子显示率。1、图像质量评估方法:随机选取主肺动脉分叉、下肺静脉主干及心尖层面对其图像质量进行分析,图像分析包括:心缘重影、“双轨征”、呼吸运动伪影,比较分析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对图像质量的影响。2、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部位肺动脉栓子的显示率评价方法:随机选取右肺动脉主干、左肺下叶动脉、左肺舌段动脉及右肺下叶后基底段及其亚段动脉进行观察。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对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之间及不同部位栓子显示率之间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1、通过对图像伪影的分析,发现两种检查方法得出的图像在“双轨征”和心缘重影方面有明显差别(P<0.01),采用ECG-MDCTPA检查方法能明显减少心缘重影、“双轨征”,然而两种检查方法在呼吸运动伪影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 2、两种检查方法对心缘旁栓子的检出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ECG-MDCTPA检查方法能提高心缘旁栓子的检出率,但是对肺动脉栓子的总体检出率和常规8DCTPA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1、采用ECG-MDCTPA技术能减少心缘重影及“双轨征”,改善肺部图像质量,增加病变的信息量,有利于提高小病灶的诊断准确率。2、采用ECG-MDCTPA方法能减少心脏运动伪影,提高心缘旁栓子的检出率。 第二部分 多排螺旋CT心电门控技术对急性肺栓塞患者右心室功能的研究 目的: 预期性采用多排螺旋CT心电门控技术(ECG)对急性PE患者右心室功能的评价。 材料与方法: 选取行ECG-MDCTPA检查的36名阳性急性PE患者及40名阴性患者,根据栓子的位置及肺动脉梗阻面积把PE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及大面积、次大面积、小面积PE。运用图像后处理软件对其右心室功能的相关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分析指标包括: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舒张末期容积(EDV)、搏出量(SV)及射学分数(EF)。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比较分析急性PE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之间、不同栓塞位置之间及不同栓塞面积之间各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差别。 结果: 36名阳性急性PE患者中,中央型16例,周围型20例,大面积12例,次大面积9例,小面积15例;统计结果显示:1、36名阳性PE患者的RVESV明显大于阴性患者(P<0.001),而RVEF明显较低(P=0.002);两组病人的RVEDV及SV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2、中央型PE患者的RVESV明显大于周围型及阴性患者(P<0.001),而RVEF明显较低(P<0.001),且中央型PE的SV小于PE阴性患者(P=0.021);另外,中央型PE患者和阴性患者诸参数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RVESV和RVEF为显著(P<0.001),然而,周围型PE患者和阴性患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不同梗阻面积PE的RVESV及RVEF明显不同,大面积PE患者的RVESV明显最大,而 RVEF最低,且大面积和次大面积PE患者的RVEF均低于阴性PE患者(P<0.01),但小面积PERVEF和阴性患者之间无明显区别(P>0.05)。 结论: 采用ECG-MDCTPA技术有助于探测急性PE患者的右心室功能情况及严重程度,右心室功能不仅与栓子的位置有关,而且还与栓塞的面积有关,中央型及大面积、次大面积PE患者更容易引起患者RVD,容易导致右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引起RVESV增大,RVEF降低。总之采用ECG-MDCTPA技术在准确诊断PE的同时又能提供右心室功能的相关信息,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降低患者死亡率。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单纯环境因素建立的小鼠干眼模型T细胞表面标志物CD4+在结膜、睑板腺的表达及炎症激活标志物MHC-Ⅱ分子在角膜上皮的表达。 方法: 将64只4-6周龄的雌性balb
一、教材依据  《奇妙的对联》是人教版语文必修一中“梳理探究”模块的第二节。  二、设计思路  (一)教材内容分析  对联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对联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且这一课以探究活动的模式展开,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目标的具体体现。让学生喜爱此类型的课程,感觉到新课程教与学与过去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许多
目的: 研究苦瓜蛋白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 H细胞体外增殖、凋亡及对细胞内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以探讨苦瓜蛋白体外抗子宫内膜癌作用机制和应用价值,以期为子宫内膜癌
设计意图:《纲要》指出,孩子们的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教师应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和发现。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孩子们在玩玩具的时候,和以前不太一样,他们最近总喜欢拿着大小或颜色不同的雪花片排队,有时还会有一定的规律。而且,中班幼儿对规律排序处于探索的状态,而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规律的排列现象,为了让孩子寻找、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我设计了此活动,通过装饰窗帘这一游戏化的主题情境,引导幼儿
目的:1.比较3D-TOF和3D-CISS两种序列对三叉神经和邻近血管以及二者空间关系的显示和判断能力,以期采用更合理的方法对三叉神经进行形态学评估;2.应用3D-TOF和3D-CISS两种序
目的: 观察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清调节内皮细胞表达凝血-抗凝分子TM, EPCR的作用。 方法: 成年健康大鼠20只分成2组:实验对照组(假休克组)和实验休克组(失血性休克组),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