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前辩护权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_x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前程序在整个刑事诉讼程序中具有极为重要又相对独立的地位,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追诉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强大权力,实施诸如侦查、审查起诉以及各类强制措施等行为,常涉及到公民的基本权利,倘若运用不当,极易侵犯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因此,各国在均衡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进程中,纷纷对审前程序进行诉讼化构建,其中一大举措就是扩大与保障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的审前辩护权。而回顾我国,由于缺乏保障人权的传统,长期以来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的审前辩护权缺乏应有保障,同时各类违法现象也屡禁不止。随着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实施,这一问题有所改善,但仍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我国审前辩护权亟待完善。 除引言和结语外,文章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审前辩护权的一般原理介绍,包括审前辩护权的概念、特征、历史沿革、理论基础及价值评析。与通说将辩护人排除在辩护权主体之外的看法不同的是,笔者认为鉴于辩护人的自主地位和公益色彩,应将将其纳入了审前辩护权的主体范围,并将审前辩护权的外延扩展为犯罪嫌疑人的自行辩护权(主要包括沉默权和获得告知权)以及辩护律师(该文所涉辩护人以辩护律师为限)帮助辩护权(主要包括以辩护人身份介入侦查阶段提供帮助、会见权、讯问在场权、调查取证和证据保全申请权、证据先悉权、获得法律援助权)两部分。笔者认为审前辩护权因其所处阶段的特殊性,具有有限性、准备性和独立性以及受制性三方面特征;其确立与发展的历史不论国外还是国内都较短暂;审前辩护权以人权保障、无罪推定、权力制衡作为其理论基础,并且有利于实现程序正义,对实体正义以及诉讼效益的实现也有积极作用。同时囿于其对实体正义与诉讼效益的一些消极作用,笔者认为在充分保障审前辩护权的前提下,应在制度设计上对审前辩护权予以适当限制。 第二部分为西方国家审前辩护权概略。在此部分中,笔者对英美法系各国及大陆法系各国的审前辩护权现状予以分别介绍并评析,作为完善我国审前辩护权的他山之石。从对西方各国审前辩护权的概括比较中,笔者大致归纳了三点关于两大法系国家对审前辩护权的规定和保障上的共通之处:其一为普遍能够按“诉讼”的形态构建审前程序;其二为犯罪嫌疑人的自行辩护权和辩护律师帮助辩护权得到了较为广泛的确立和发展,同
其他文献
伴随着社会的转型,弱势群体问题在我国日益凸显,大量关涉弱势群体的恶性流血事件与群体性事件通过媒体频频纳入公众视野,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发展,私权利救济失范是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促使更多的人们关注教育问题。在人们不断深入理解课程改革新理念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掌握在广大教师的手中。对于21
本文作者认为:生育权是公民最基本的私权利,属于人格权,其最核心的要素是自由。生育权的主体是自然人,生育权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生育行为能力的享有始于生育能力的成熟,其权
公正价值在法律价值体系中处于元价值,而刑事诉讼中实现对公正价值的追求最终要通过审判程序才能得以体现,只有审判才是诉讼程序整体的目标和到达点,也只有在审判程序中才能集中
纳税人权利救济,作为民主与法治的产物,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也已成为我国构建和完善现代税法的重要问题。文章从我国纳税人权利救济的内容和其存在的问题出发,参考借鉴国外的
隐私权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人格权利,其体现了自然人的尊严和价值,具有独特的价值内涵和不可忽略的法律地位。随着社会时代的飞速发展,隐私权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虽然我国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社会逐步进入一个转型期。这种转型表现在经济体制上,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表现在经济增长方式上是由主要靠扩大规模、增
诚实信用原则为现代法治国家的必然原则,也是改革传统国家行政模式的必然要求。而此原则的有效适用则有利于促进诚信政府的建立和塑造良好的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对于形成良好
现代法治国家普遍认同人权保障为刑事诉讼的一大价值目标,并在不同程度上完善着本国刑事诉讼中被告人的人权保障制度。基于这一国际趋势以及2004年中国人权入宪的背景,我国刑事
现代民主社会对个人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进行全面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民法对财产权利的保护已经基本能够满足这一要求,但对人格权的保护现状却相对滞后。为了更为全面的实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