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翻译研究的绝大部分注意力和精力都被放在了原文和译文本身,而对于译者的研究却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然而,随着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和深入,这种局面已经逐步得到了改善,其中,译者的显形与隐形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美国翻译家劳伦斯·韦努蒂对于译者身份进行了解构主义分析,并且认为长期以来译者在译作中的隐身以及地位低下是由于传统翻译所倡导的归化翻译所造成的,因而建议使用异化策略来改变译者的隐身状态。本文通过对韦努蒂的观点的修正,重点阐述了译者的显形与隐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本身的翻译思想和策略的归属,即归化及异化的选择。在实际操作中,归化使译者显形,而异化使译者隐形。读者分析法被认为是探讨此课题的最佳途径,因为翻译的最终的目的地是译文读者,读者对译文的接受,理解和欣赏是译者的最高追求,归化翻译可通过对不同读者的分析和归类,来满足其需求,并达到使自己显形的目的。如果译者只是一味地保留原文的异国风味,而置译文读者不顾,译文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与此同时,译者也身处在了隐身的状态。本文还对美国畅销小说《达·芬奇密码》中译本进行了比较研究,力证上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