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病情进展较快,治疗效果不理想,预后较差。到目前为止,临床上普遍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与HCC关系密切。尤其在我国,慢性HBV是HCC诸多致病因素中最主要的原因。以前提出的HBV相关型HCC的发病机制有炎症和再生、HBV基因的功能产物、HBV基因组的插入突变等。近年来,一些国外学者研究发现,Ⅱ型毛玻璃样肝细胞(Ground glass hepatocytes,GGHs)在癌旁组织中高度表达,并认为Ⅱ型GGHs是HBV相关型HCC的癌前病变。Ⅱ型GGHs含有pre-S2突变体,由pre-S2突变体诱导的内质网应激依赖性和非内质网应激依赖性信号转导通路将导致氧化性DNA损伤、基因组不稳定、细胞周期进程及细胞增殖,使Ⅱ型GGHs获得生长优势,并最终形成HCC。此外,Ⅱ型GGHs中含有X蛋白(HBx),它在HBV复制及HBV诱导的肝脏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中起重要作用。已有实验研究发现在分别携带HBx和pre-S2突变体的转基因小鼠最终均形成HCC。此外,有5%-10%的Ⅱ型GGHs中共同表达pre-S2突变体和HBx,并在转基因小鼠中显示出更强的致癌效应。目的:该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Ⅱ型GGHs在乙肝相关型肝细胞癌组织、对应的癌旁组织及远端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通过比较分析,探讨Ⅱ型GGHs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特点以及与其它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该研究使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Elivision二步法),通过检测我院48例单一治疗组连续性手术切除乙肝相关型肝细胞癌组织标本、对应的癌旁组织及远端肝脏组织中的Ⅱ型GGHs表达水平,分析Ⅱ型GGHs与HCC及HCC患者的临床各因素如:年龄、病理分级、是否肝硬化、是否有微血管侵犯、肿瘤最大直径、血清HBV-DNA负荷量、血清HBe Ag状态、血TBIL、血清白蛋白、AFP之间的关系。结果:1、Ⅱ型GGHs在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2-3cm)内呈现高表达87.5%(42/48),在远端肝组织(距离肿瘤边缘4cm以上)内表达相对较低16.7%(8/48),远端肝组织中以Ⅰ型和混合型GGHs(即同时可见Ⅰ型和Ⅱ型GGHs)为主,其中Ⅰ型GGHs占12.5%(6/48),混合型GGHs占54.2%(26/48);而在肝癌组织中未见GGHs表达。2、Ⅱ型GGHs呈群集型分布。Ⅱ型GGHs在癌旁组织内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病理分级、是否有微血管侵犯、肿瘤最大直径、血清HBe Ag状态、血TBIL、血清白蛋白等无相关性,与患者AFP水平、血清HBV-DNA负荷量及是否肝硬化之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Ⅱ型GGHs在癌组织中未见表达,在癌旁组织中高表达,而在对应的远端肝组织中表达相对较低。Ⅱ型GGHs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血清HBV-DNA负荷量、AFP水平及是否肝硬化有一定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