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对低剂量CT冠状动脉支架显示能力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21455206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比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IMR)与滤波反投影法(FBP)及混合迭代重建技术(iDOSE4)对低剂量冠脉CTA支架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IMR在低剂量冠状动脉CT支架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前瞻性纳入我院PCI术后拟行冠状动脉CT复查者46例,共计71枚支架。所有患者行256层冠状动脉CT检查,扫描参数: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管电压100Kv,采用自动管电流调试技术,噪声指数:17; R-R间期78%触发扫描,设置±3%缓冲区进行数据采集。依患者体重注射对比剂碘海醇(350mgI/ml)40-60ml,流速3.5-5.0ml/s,等速注入生理盐水20ml。对患者CT扫描的原始数据分别进行滤波反投影法(FBP)、高级混合迭代(iDOSE4)及IMR重建,分别记为FBP组、iDOSE4组及IMR组。对三组重建图像分别进行主、客观评价。采用Kappa检验评价两名医师主观评分差异。三组主、客观指标采用非参数Friedman检验,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其中男33例,女13例,平均年龄(61.0±9.8)岁,BMI=25.2±2.4kg/m2,平均辐射剂量为1.5±0.2mSv。图像质量客观评价:IMR组噪声(26.9±3.6)、信噪比(16.5±2.9)显著优于iDOSE4组(54.6±9.2,8.2±1.8)及FBP组(78.9±11.4,5.6±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架腔内显示方面,IMR组支架腔内信噪比、对比噪声比最高,iDOSE4组次之,FBP组最低;组间比较(IMR组vs iDOSE4组、IMR组vs FBP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支架腔内主观评价:两名影像医师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kappa=0.76、0.82、0.86、0.91),IMR组主观评分最高,FBP组最低;在诊断可行性方面,IMR组优于FBP组(P<0.01),但与iDOSE4组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8)。  结论:在低剂量冠状动脉CT成像中应用IMR技术可以较iDOSE4及FBP重建算法显著降低噪声,获得更好的主、客观图像质量,有利于冠脉支架内腔的显示。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对预防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行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形成的作用。  研究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