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与Toll样受体4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sq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前及治疗后外周血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浓度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8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结合临床表现并经选择性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的患者80例。所有入选患者入院后均常规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包括口服药物治疗)。冠心病诊断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冠心病诊断,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证实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内径狭窄≥50%。根据以上诊断标准,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组30例(其中26例为男性,女性4例,年龄为52.17±11.94岁,最小年龄为34岁,最大年龄为82岁)、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组30例(其中25例为男性,女性5例,年龄为55.6±10.27岁,最小年龄为34岁,最大年龄为73岁);取同期胸痛原因不明确且行各项常规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见异常者作为对照组,共2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为50.55±9.49岁,最小年龄为34岁,最大年龄为69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PCI术前、术后3-5天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的水平,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的浓度。结果(1)在PCI术治疗前,AMI组和UAP组患者外周血TLR4[AMI组:67.6(77.15,60.15)%;UAP组:61.54(70.0,50.0)%]及血清TNF-α[AMI组:12.01(14.36,8.0)pg/ml;UAP组:6.65(8.64,3.54)pg/ml]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周血TLR4:40.0(9.45)%,血清TNF-α:2.23(2.83,0.99)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PCI术前AMI组TNF-α的水平比较UAP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PCI术治疗后,AMI组和UAP组患者外周血TLR4[AMI组:50.75(60.33,46.18)%;UAP组:47.1(52.23,38.85)%]及血清TNF-α的水平[AMI组:5.30(6.81,3.08)pg/ml;UAP组:3.18(5.75,1.88)pg/ml]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AMI组及UAP组患者外周血TLR4的表达水平与血清TNF-α浓度呈正相关(r=0.635,P<0.01)。(4)AMI组患者PCI术治疗前外周血TLR4及TNF-α的表达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709,P<0.01;r=0.501,P<0.01);ACS患者PCI术治疗前外周血TLR4及TNF-α的表达与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65,P<0.01;r=0.453,P<0.01)。结论(1)ACS患者PCI术治疗前患者外周血TLR4的表达水平及血清TNT-α的浓度AMI组患者中高于UAP组,且两组均高于对照组,并且AMI组患者在PCI治疗前外周血TLR4的水平及TNF-α的浓度与冠状动脉病狭窄变程度呈正相关,这提示TLR4及TNF-α可能参与了AMI的炎症反应发生、发展过程。(2)AMI组及UAP组患者经PCI术治疗后外周血TLR4的水平及TNF-α的浓度明显降低,提示PCI术治疗后恢复了心肌供血,可能改善冠状动脉的炎症反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远期预后。
其他文献
阐明碳酸盐胶结物的形成机制及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综合通过岩矿学、地球化学方法,分析了准噶尔盆地车拐斜坡区储层碳酸盐胶结物的赋存特征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δ
为了深入研究煤层气井合理配产及其排采控制方法,延长气井高产稳产期,通过对延川南煤层气田煤层等温吸附特征与气井生产参数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了煤层气井合理配产方法,并在现
为深入分析油藏注空气过程中原油的氧化热行为,进一步发展注空气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采用热重/微商热重—差热联用(TG/DTG-DTA)分析手段进行研究,并基于经典的Arrhenius动力
为了提高测井解释精度,提升解释模型区带适用性,以苏北盆地溱潼凹陷西斜坡阜三段储层为对象,开展了区带孔隙度、饱和度评价模型研究。对实验分析孔隙度和测井资料进行统计分
凝析气藏的高效开发需要准确的流体相态性质数据,其中准确预测露点压力是凝析气藏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问题。针对凝析气藏露点压力传统预测方法精度较低的问题,基于最优化理论和
以渝东南地区阳春沟构造带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龙一段页岩裂缝为研究对象,通过地震—地质解释剖面、岩心观察、成像测井解释(FMI)、薄片鉴定、氩离子抛光扫描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