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da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社会,旅游业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新兴产业之一,由于其特殊的产业属性,许多国家和地区把旅游业列为支柱产业。旅游产业涉及面广,旅游业的发展能带动相关的交通运输业、住宿和餐饮业、零售业等的发展,并且给区域带来可观的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增加就业机会,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等。  本文采用变异系数、标准差、加权变异系数、旅游平衡经济指数等指标对辽宁省旅游的区域差异,以及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具体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几组指标的对比分析,得出辽宁省旅游业近年来在平衡区域经济差距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在丹东、葫芦岛等一些经济水平较为落后的地区,旅游业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有力的缩小了与一些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虽然近年来各地区在GDP等指标水平上的绝对差异逐年变大,但是相对差距在不断减小。区域经济格局在向着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  除此之外,本文从从产业结构、城乡差异和要素禀赋等方面分析了影响辽宁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可能性因素。辽宁省的产业结构地区差异大,朝阳、铁岭、阜新等几个城市在第三产业比重、城镇人均收入方面都较为落后。在分析旅游业的地区影响力差异方面,通过对地区的旅游业贡献率、创汇能力、对经济的拉动率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得出,辽宁省旅游业对丹东、葫芦岛这几个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带动作用,国内旅游业收入保持着高增长率,某些年份甚至高于大连、沈阳等发达地区,有力地缩小了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
其他文献
随着数字高程模型的建立及空间分析技术的发展,定量化研究地貌发育过程已成为可能,手段日趋成熟。通过对流域地貌基本参数如流域面积、坡度、坡向、起伏比、高程差及河流纵剖面
粮食关乎国计民生,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经济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此十分关注,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
农用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对其农用地利用变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对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也是最关键的任务是在县域发展问题上。县域是城乡结合部,从行政管理层次的经济交流、科技传导、政令贯通、信息传
我国岩溶区面积344万km~2,约占国土面积的1/3,其中裸露岩溶石山区约90.7万km~2。以贵州省为核心的中国西南岩溶区,由于地质环境脆弱性大,敏感度高,面临人口超载和经济社会落后的双重压力,同时由于历史原因致使生态环境严重退化,出现了大面积基岩裸露的石漠化问题。土壤侵蚀是石漠化发生的直接原因,岩溶区土壤侵蚀的研究较为滞后。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容许侵蚀量,具体为研究岩溶区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壤质
澜沧江中上游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本区域构造运动强烈,地形复杂,多发育河流阶地。而河流阶地作为一种重要的地貌面,被广泛看作是地质构造运动的一个直接证据,因此运用河流阶
城市色彩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城市内在文化的外在表现,所以色彩对一个城市意义重大。城市色彩目前在国内还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课题,虽已引起有关学者的重视,但是相关的理论还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