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AF系统复位固定加后路减压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相关问题分析。 方法 共收集总结了23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患者的治疗。男16例,女7例。年龄18—54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坠落伤11例、车祸伤9例、直接压伤3例。损伤节段:T112例、T129例、L18例、L23例、L31例。骨折按Denis分型:爆裂骨折12例、屈曲牵张骨折9例、骨折脱位2例。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按Frnakel分级标准:完全性双下肢截瘫为A级,6例;仅有感觉没有随意运动为B级,8例;非功能性运动存在的不完全截瘫为C级,6例:功能性运动存在但只有局限性的运动功能属不全瘫为D级,2例;感觉存在,运动基本正常,有异常反射(膀胱功能障碍)为E级,1例。手术时间距受伤时间1d—12d,平均5d。患者入院后行常规处理后(包括平卧硬板床,胸腰部垫软枕。激素、脱水、抗炎等对症治疗),接受手术治疗,均行后路减压植骨加AF系统复位固定。患者在全麻或连硬外麻醉下取腹卧位,用长方形海棉体位垫将患者双肩、上胸部及骨盆垫高,腹部悬空,以伤椎为中心作后正中切口,分离两侧背伸肌,显露伤椎及相临上、下各一节段脊柱的棘突、椎板、上下关节突。按邹德威介绍的方法植入AF系统,复位固定后,在骨折椎体靠近椎弓根部,切除部分或全部椎板进行减压。彻底清除硬脊膜周围血肿、碎骨块及突出的椎间盘。爆裂骨折行椎体内植骨,骨折脱位型骨折采用椎间植骨融湖北中医学院加02级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合,牵张型骨折后部结构破坏严重的爆裂骨折,取大块自体骼骨块行棘突椎板间融合。伤口负压引流,24一48小时后拔出,术后卧硬板床,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激素及脱水药。注意防止褥疮。在术前、术后行影象学检查,常规摄胸腰椎正侧位片及CT检查,测量伤椎的前、后缘高度(%)、cobb角、在CT扫描图象上按赵建文等的方法测量椎管截面积。统计术前、术后上述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由49.8士10.6(%)恢复至94.6士3.2(%),椎体后缘高度由82.3士3.6(%)恢复至97.8士0.7(%),eobb角由25.2士2.4(%)恢复至5.2士1.4(%),椎管面积由43.6士13.1(%)恢复至95.3士3.2(%),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骨折愈合时间:8一12周,平均9周,一年后拆除内固定。术后随访0.5一2年,平均1.2年,感觉平面下降或恢复。神经功能按Frankel评定:20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提高1一3级,无加重病例,3例无明显效果。结论AF系统有助于恢复胸腰椎骨折后椎体的高度、cobb角、椎管面积为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椎管减压利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植骨是防止内固定失败,避免继发性脊柱成角畸形、晚期神经损害的关键。关键词胸腰椎、骨折、AF